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医生是治病救人的职业。尊医重卫既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守护全民安康、守护我们每个人幸福生活的必然要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广大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使他们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斗争。疫情终将过去,但尊医重卫应成为常态和良好社会风尚。
提高医疗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广大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守护者,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只有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才能切实担负起医者仁心的职责使命,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一方面,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综合多学科力量,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力度,勇攀医学高峰,拿出更多硬核医学产品和先进治疗技术,不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另一方面,坚持走群众路线,设身处地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始终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关注患者的疾苦和主观感受,既给予专业治疗,又提供爱心呵护,做到“病有所医,医有所护,护有所爱”。
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护佑生命、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医务人员不惧艰险、不负重托,英勇无畏冲向国内外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同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充分发挥了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保障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她)们为患者带来希望、带来光明,他(她)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可歌可泣,他(她)们不愧为最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全社会都要真正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逐步提升薪酬待遇、拓展发展空间、改善职业环境、提高社会地位,让医务工作真正成为全社会敬仰的职业,让医务工作者真正成为受人尊敬的群体,不断增强广大医务人员的获得感和职业荣誉感。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频发,袭医事件等医患暴力冲突时有发生,医患关系紧张得不到有效缓解,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社会敏感的神经。医患纠纷能否得到有效合理解决,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破坏尊医重卫社会风气的形成。当医患纠纷发生时,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就会增加不理解、不信任因素,加剧医患对立。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要多管齐下、多方施策。一是持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们,虽然近年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很大进步,但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短板十分明显。必须多渠道增加优质医疗资源,加快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二是完善医疗卫生领域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细化配套措施和制度,强化医疗信息公开透明,坚决打击职业“医闹”,努力从源头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三是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加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常识的宣传,让全社会广泛深入了解医疗卫生行业、理解和尊重医务人员,理性对待医疗风险。当医患纠纷发生时,引导各方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解决。媒体应着眼于解决问题,多传播正能量,引导全社会形成医患之间理解、包容、和谐共生的舆论环境。
涵养良好医德医风。医德医风代表着医疗卫生行业的形象,也是人民群众衡量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尺度。实事求是地说,绝大多数医务人员都是心系群众、心念苍生的,都希望帮助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早日解除痛苦。他们坚守职业操守和信仰,弘扬优良医学传统,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用心用情用功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但也不可否认,医疗卫生行业也存在医德不正、医风不纯者,甚至是害群之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医德医风建设,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医务人员“以百姓之心为心”,厚植“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的悬壶济世人文情怀土壤。坚持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两手抓,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强化日常管理,加强自查自纠,推动形成行为规范、医德高尚、医风正直的良好风尚,让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失去土壤、没有市场。充分挖掘优秀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案例,特别是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典型事例,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学先进,人人追先进”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