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西方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现状
//www.workercn.cn2013-11-07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商代双羊尊(青铜器)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女史箴图(局部) 藏于大英博物馆

  吴 华

  文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仅是往昔历史的珍贵遗存,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绵延几千年文明的有力见证。由于一些原因,大量中国文物不得不远离故土、流失海外。笔者就西方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这一话题访问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坎特艺术中心亚洲艺术主任杨晓能,在深入了解了欧美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情况的基础上,对中国与欧美博物馆在文物收藏上的价值取向做了比较。

  博物馆不是掠夺行为实施者

  谈起西方博物馆馆藏的中国文物,大部分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洞开中国国门,掠夺中国奇珍异宝不计其数,自然会认为西方博物馆馆藏的中国文物都是如此得来。针对这一论断,杨晓能说:“西方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现在看来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收藏家捐赠。其二,博物馆自己从文物商或私人藏家处买进。文物商和藏家的货源复杂,有的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盗墓者、走私者等。对于过去传说的掠夺所得,在正规博物馆里还是很少的。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情况,比如大英博物馆馆藏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摹本,的确是当年八国联军抢掠来的,而后捐给博物馆,但是博物馆本身并不是这种卑劣行为的实施者。”

  据杨晓能介绍,西方博物馆馆藏的中国文物绝大部分还是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例如,末代皇帝溥仪就曾经将1000多件瓷器抵押给银行,因到限期后没有赎回,银行就将其卖给了英国人,而后又被捐给伦敦大学。不久前伦敦大学由于经济状况不佳,就将这批国宝长期借给大英博物馆展出,这批瓷器包括青花、五彩,许多甚至还是官窑中的孤品,集合了宋元明清的精华,它们流失到海外,不能不说是种遗憾和损失。

  收藏标准有区别

  西方博物馆在中国文物收藏方面都很有自己的个性,但大多以艺术的角度进行收藏和研究。欧美博物馆之间的收藏具体也有区别,比如美国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不仅种类齐全,而且绘画收藏要比欧洲博物馆的好,比较著名的有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堪萨斯市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等。欧洲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类别也很多,但是主要还是青睐于器物,诸如青铜器、雕塑和瓷器等。“相对于国内对文物历史考古价值的重视而言,西方博物馆则强调造型艺术,更重视造型的精美度。”杨晓能说。众所周知,国内历来重视青铜器内的铭文,因其可以证经补史,所以有铭文的青铜器不仅更受重视,而且价格更高。但在西方,看得懂铭文的人寥寥无几,因此青铜器是否有铭文并不是收藏的首要标准,反而是对青铜器的造型更加看重。例如,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商代晚期双羊尊,就因其造型独特,被列为长江流域的青铜器代表作。

  杨晓能还特别提到了英国的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重视文物年代久远的一面相比,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似乎显得现代了许多。他们强调对装饰艺术的收藏,馆藏的中国文物主要是明清时期的时装,包括明清官袍、丝绸品等,还有明式家具、屏风之类,以及描绘广东沿海一带民俗风情的画作。

  此外,捷克的布拉格博物馆在中国文物收藏上也颇具传奇色彩。上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面临困境,那时中国代表团曾受邀前去参加一些活动,彼此建立了很好的联系,因此布拉格博物馆就收藏有一大批20世纪的中国绘画,而这一时期的绘画正处在究竟该秉持传统还是学习西方的讨论与探索阶段,所以西方博物馆收藏较少。据悉,此博物馆藏有齐白石作品70多幅,李可染作品也有几十幅,为其研究20世纪中国绘画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流失海外文物能否回家

  西方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被出售或者被拍卖的情况是否时常发生?对此杨晓能说:“这种情况是有的,如果是很早收进的藏品,由于历史原因或者其已经不符合博物馆的收藏标准时,博物馆有可能考虑将其出售。例如,几年前波士顿美术馆就出售过一小部分瓷器。但是一般这样做都会比较谨慎,一方面淘汰的藏品很少高额成交,另一方面有可能得罪捐献者本人或家属,从而影响到潜在捐献者的热情。现在,规范的博物馆在接受文物捐赠的时候都比较严谨,比如我所工作的斯坦福大学的博物馆经常对不符合入藏博物馆要求的捐赠婉言拒绝,或者建议捐赠者将其出售,然后再将出售所得的钱捐给博物馆。”

  对于最近几年西方炒得比较热的话题——西方博物馆馆藏外国文物是否该归还,杨晓能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大英博物馆展出的希腊神庙浮雕,希腊政府一直要求归还,但至今没有达成协议。还有让人不得不想起的圆明园鼠首、兔首的艰难归国历程。目前西方博物馆普遍就收藏文物达成的约定,即以1970年为准(即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达成公约的时间),1970年以前的外国文物一般不予以追究来源,1970年以后的,必须有证据来证明其正当来源和途径。但这也只是普遍达成的共识,私人藏家不受约束,所以能否普遍履行依实际情况而定。”

  “西方许多综合性的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涉及文物门类齐全,而国内的博物馆大都只收藏本国文物,很少有国外的文物收藏,当然这也和一定的历史原因分不开,世界文明古国大多在近代衰落下去了。文物流失,同时又无力收藏其他国家的文物,不便国内观众对海外文化和艺术的了解。”对此,杨晓能希望国内博物馆在这方面能够有所侧重,以方便国内外艺术第一时间互相交流与学习。“在西方,最受大众欢迎的莫过于印象派的艺术,但中国文物在国外受关注的程度也是极高的,比如我们斯坦福大学博物馆馆藏的中国文物,涉及青铜器、玉器、陶瓷、书法、家具等,除了用于教学外,也对外免费开放,每年会有20多万人前来参观。可见只要是美的艺术,接受起来便不分国界。”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