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本报记者 边思玮
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对文艺创作应该怎么做,文艺评论应该如何评,从编剧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文艺是什么?文艺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嫁给政治就是宣传品,她嫁给经济就是商品,但是文艺是独立的,她是精神产品,是国家的软实力,也是国家的形象。文艺要表现时代的、民族的、历史的、传统的精神。文艺工作者需要信仰人民,信仰公平正义的社会,要为人民塑造公平正义的艺术形象。比如,《铡美案》里刚正不阿的包拯;《七品芝麻官》里提到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都是为人民塑造、人民也喜欢的艺术形象。群众都希望文艺工作者为人民而写作、为人民而歌唱。所以,文艺工作者要下决心“走下去”,躬身基层,而后才能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而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针砭文艺界时弊,说出了目前文艺创作存在的不好的现象: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王兴东认为,要严格保护原创,打击侵权盗版。目前,文艺界侵权的成本特别低,原创的成本特别高,甚至“原创十年、抄袭一周”,再有甚者,出现了“枪手”创作,完全没有看到人物,却能坐在板凳上编故事。
王兴东把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比作蚕和蜜蜂,蚕吃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蜜蜂采集了百花,贡献出的是蜂蜜。文艺工作者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不能浮躁,不能浮夸,不能浮利,不能浮浅。如何才能防止跟风、翻拍、抄袭?他说,要比别人看得更高,比别人看得更早,更早到生活中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王兴东回忆起自己从1997年开始,持续4年创作《法官妈妈》的经历。期间,他不仅和法官去办案,也去采访了许多少年犯家属。他的结论是,要让自己的文艺作品经得起时代的检验,让它们都能成为嵌进历史长城中的一块砖。只有熟悉中国人,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只有深入生活,才懂百姓情深。政府应该更多扶持一些优秀的选题,鼓励艺术家们走向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王兴东说,商品社会后,很多文艺评论变成了“红包评论”,吹捧的多,批评的少;不痛不痒的多,解剖作品的少。有的评论家不敢说真话,明明作品已经病入膏肓,却被说成没问题或小毛病。文艺评论家没有权威,浮躁心理严重,有的甚至不研究作家、不研究作品。真正的文艺评论应该如茅盾评论茹志鹃《百合花》那样,好的评论常常能够带动好的作品广为人知。在王兴东看来,文艺评论一定要实事求是,因此,要揭露是与非、劣与强。如此评论,才是对作家负责,也是对作品负责,更是对时代和人民负责。
探索文艺评论的新方向与可能性 | 2014-07-01 |
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 | 2014-07-01 |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 2014-07-01 |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 推动河... | 2014-07-01 |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 | 2014-07-01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努... | 2014-07-01 |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 | 2014-07-01 |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 | 2014-07-01 |
2014文化热点回眸 | 2014-07-01 |
怎样才算讲好中国故事 | 2014-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