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三、传统的边疆史地研究开始向现代学科演进
1942年1月,吴文藻在《边政学发凡》中提出“边政学”的概念。他指出,民国以前,中国有筹边政的策论文章,而无研究边政的专门学问。九一八后,国内大学有少数设立边政学系,却无边政学的科目。抗战以来,“边政史”“边政研究”“边疆政治”“边疆政策”等课程科目开始出现,加之《边政公论》的发刊、边政学会的成立等,表明边政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已初步形成。
吴文藻认为:“边政学就是研究边疆政治的专门学问。通俗地说,边疆政治就是管理边民的公众事物。用学术语,边政学就是研究关于边疆民族政治思想、事实、制度及行政的科学。实际推行边政的地方机构,当然是边疆地方政府。所以有时也可以说边疆地方政府,就是边政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对象。”其研究方法有二:一是政治学的观点,一是人类学的观点,以人类学观点为主,政治学观点为辅。同时,他也指出,欲使边政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绝非专从边政学本身着想就可以竣事,必须设法与相关的科学密切联系,始克有成。“学问之道,在研究时确须分门别类,而在实行时,都是息息相通的”(《边政学发凡》,《边政公论》第1卷第5、6合期)。从吴文藻的阐述中可以看出,这一学科体系总体上是按人类学和政治学的框架搭建的,同时兼容并借鉴经济、教育、历史、地理、军事等学科对边疆问题的研究。但从其实际应用层面来看,“当时的学者大多是用最广义的边政学概念,很少人只从边疆政治那一方面来说问题,多是从整个边疆情况出发。这样一来,边政学其实也就成为一个涉及边疆地区无所不包的学科,也可以说各个学科都可从各自的方面来研究边疆问题,比如说研究历史的从历史的角度,学地理的用地理的知识,研究民族学的可以从民族学的理论来研究,搞人类学的可以用人类学的概念来研究,这些都是可以的。事实上,当时的‘边政学’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边疆和边政研究——李绍明先生访谈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12期)在研究方法上,自然也就不单局限于政治学和人类学。尽管如此,这一理论的提出,在中国边疆研究学术史和学科建设上还是有着重要的地位,既是对20世纪上半叶边疆研究的总结和深化,也标志着中国传统的边疆史地研究开始向现代学科的方向迈进。
总之,在政策导向和学术研究内在发展理路的双重影响下,抗战时期的边疆研究不仅延续了20世纪30年代的势头,而且还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尽管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各有侧重,学术观点有所不同,但在抵御外侮、开发边疆、完善边政、团结边民等共同目标下,不同派别、团体及个人逐渐将政见分歧、学术争论置于次要地位,分工合作渐成共识。边疆研究也开始从传统的史地学向人类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拓展,日益成为一门综合化的学问,边政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由此而雏形初现。虽然在抗战结束后这次边疆研究高潮渐渐沉寂下来,边政学亦未能走上兴盛发展之路,但这一时期的学者们顺应时代潮流自觉将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国家民族的兴亡紧密联系起来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意识则一直成为推动中国边疆研究继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徐黎丽:十年历程 六大特点 | 2009-12-28 |
徐黎丽:十年历程 六大特点 | 2009-12-28 |
徐黎丽:十年历程 六大特点 | 2009-12-28 |
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重在体现中国特色 | 2009-12-28 |
中国民族学:国际学界的重要力量 | 2009-12-28 |
中国民族学:国际学界的重要力量 | 2009-12-28 |
中国民族学:国际学界的重要力量 | 2009-12-28 |
中国民族学:国际学界的重要力量 | 2009-12-28 |
中国民族学:国际学界的重要力量 | 2009-12-28 |
中国民族学:国际学界的重要力量 | 2009-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