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京津冀文化协同应从何处入手
刘勇 张悦
//www.workercn.cn2015-08-0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京津冀地区文化起源很早,拥有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以燕赵文化为特色的京津冀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资源和特色,并结合新的历史机遇和条件,以统一的文化意志为导向,构筑新的京津冀文化有机体,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奠基性工作。如今,京津冀一体化已在国家决策的层面上稳步推进,被割裂的文化空间正在被重新榫合。从历史入手,从未来着眼,创造性地形塑京津冀面向世界的新的有机体,当是目前促进京津冀文化认同的关键。

  在目前三地关于文化发展的政策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合力的情况下,如何加强政策的协调性,构建真正的大首都文化圈,还需从制度文化入手,让文化政策成为文化协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这就要求需加强政策调研,建构相关的评价体系,摸清影响京津冀文化认同的阻碍因素,加强京津冀制度文化建设,从政策上保障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方向。特别要讲清楚文化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应如何发挥特殊作用,文化政策如何保障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态的良性互动,真正在三地形成一致的文化认同等重大问题。

  文化具有浸润和溶解的特性,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其进度的快慢,效率的高低,有赖于众多领域的共同发展。切实推进文化认同,需要以“互通互补”为导向,构筑同一个民生梦。推动民生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构筑同一个民生梦就是要以“人地系统”的整合为目标,首先从观念上消除“壁垒”,进而从政策、法律等各方面促进三地民生的互利互惠、协同发展,切实做好交通对接、产业合作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协同发展等具体工作。

  切实推进文化认同,需以“资源共享”为手段,推动同一个教育梦。京津冀三地人才的合作是实现“大文化教育”的重要步骤。以建设“京津冀人才合作培养基地”,共同建设一批相互开放的大学毕业生实习基地、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党政人才培训基地,实现三地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启动实施“京津冀人才行”计划,每年分别选派一定数量的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到其他两地的相关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加强区域间重点领域的人才交流。依托“高校联盟”“京津冀高校人才直通车”等,支持和鼓励高校教师从事跨区域的咨询、讲学活动,发挥三地高层次人才在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政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实施中青年党政干部异地互派制度,采用挂职锻炼、交流学习、项目课题共同研究等多种形式,也可举办相关文化培训班,加强三地党政人才的交流培养。

  切实推进文化认同,需以“绿色健康”为目标,实现同一个生态梦。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抓手。综观京津冀区域全局,其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比如水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等。而在构建“京津冀生态文化圈”的过程中,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加强公众参与活跃度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进一步拓宽京津冀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形成有效的监督力量。这也是文化作为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一方面。(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