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只有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英雄的国家和民族,才能获得真正的伟大和光荣,也才能够赢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尊重;在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积极有效的英雄和英雄主义教育,培育正确的英雄观,捍卫和珍爱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强调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总书记这一论断,高度概括并准确评价了英雄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也唤起了我们敬仰和学习民族英雄、沿着民族英雄开辟的道路奋勇前进的意志与豪情。
英雄是国家的财富和民族的脊梁
英雄是国家的财富,也是民族的脊梁。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曾经涌现了不可胜数的英雄人物,他们是锻造中华文明的接力者,也是引领社会进步的执旗手。在近代以来漫长的民族复兴征途中,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有无数的英雄人物涌现出来,他们震古烁今、叱咤风云,活跃在中国社会发展和前进的历史舞台上。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以满腔的热血和豪情,崇革命之信仰,索理想之中华,为了革命胜利、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自由,不畏牺牲、前赴后继。他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精神的代表人物,也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不懈抗争的英雄群体。其中那些勇于献身的革命者和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就是时代英雄的杰出代表。李大钊、瞿秋白、高君宇、恽代英、方志敏、夏明翰……一个个鲜活的革命形象,一串串难忘的英雄名字,至今仍镌刻在我们的记忆中。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改变新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我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具有那个时代特点的英雄人物。王进喜、孟泰、雷锋、焦裕禄、邓稼先……从人民公仆到劳动模范,从解放军战士到知识分子,许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英雄,都继承了革命英雄们那种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情怀,也都展现了为社会主义基业长青和国家强盛而奋斗的坚强意志。他们为捍卫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奉献了自己,做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开启了新时期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崭新篇章,也为培育新时代的英雄人物开辟了崭新的园地。在改革开放时代大潮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沿阵地上,有挺立潮头、锐意改革的时代先锋,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行业标兵,有坚守信念、克己奉公的行动模范。他们堪称时代的楷模,也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也必将是一项培育和造就更多英雄的事业。
近代以来令中华民族自豪和骄傲的英雄人物,尽管他们所处的具体时代环境不同,身上所肩负的任务和他们具体的作为也有差别,但作为民族的脊梁,他们都是民众心目中无比敬仰的偶像,也是指导民众和带领民众奋勇前进的旗帜。民族英雄及其为改造和发展中国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业已成为引领人民群众前进的不竭动力,召唤着人们向着光明美好的方向前行。英雄的精神所汇聚起来的强大力量,形成了一股不可断流也不应断流的精神之河,延续着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和思想血脉。
如何对待英雄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也是一个葆有英雄主义情怀、持有英雄主义精神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学习英雄、敬仰英雄的优良传统,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人生存与行为世界的主流价值取向。正是由于这种优良传统的存在,中华民族的英雄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通过其行为所展现的价值观念,才能够在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也才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引领社会民众朝着向上的、光明的、进步的方向迈进。可以说,英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既定时代、既定社会进程中的价值观符号,而由一系列英雄所参与创造与书写的历史也就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因此,能否正确地看待英雄、客观准确地评价英雄,不仅可以成为个体能够辨清各种善恶美丑和是非曲直的衡器,而且也关系到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乃至其未来的判断。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股诋毁英雄人物的思潮,有人打着寻找“真相”的幌子,对英雄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进行所谓的“探秘”“还原”和“戏说”。他们从人体生理机能的角度,提出“邱少云忍受火烧是不可能的”,打着所谓某战友私底下传言的名号抹黑“董存瑞炸碉堡”,从莫须有的材料捏造“刘胡兰有精神病”……一直到前不久仍有人质疑“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是否真实。种种抹黑英雄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怀疑光荣、颠覆正见、消解崇高、解构历史,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在当代中国所处的社会转型、文化碰撞、思想断裂和价值冲突中,诋毁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是由经济全球化和市场扩大化所包含的负面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蓄意图谋和策划。诋毁英雄特别是革命英雄的思潮假借“求真”的幌子甚嚣尘上,其所兜售的历史虚无主义混淆视听,蒙蔽和误导了不少辨别力低下的普通大众,特别是正值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实际上,那些蓄意诋毁英雄的人,他们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毁人之史”来解构和抹黑党和国家的形象、歪曲事实以“败人之纲纪”、“湮塞人之教”乃致于“灭人之国”。而由于信息的芜杂难辨,不少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会被灌输错误的信息,从而形成扭曲的历史观和错误的价值观。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开展积极有效的英雄观教育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英雄的国家和民族,才能获得真正的伟大和光荣,也才能够赢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尊重。现实也提醒我们,要让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历史观,既需要对污蔑和诋毁民族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又要开展积极有效的英雄和英雄主义教育,培育正确的英雄观,捍卫和珍爱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英雄。
第一,高度重视英雄及英雄主义教育,构建健全、有力和有针对性的教育体系。英雄及英雄主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教育,需要有完整的、专门的教育体系作保障,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因此,要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养成健全的观念,针对英雄和英雄主义的教育体系就必须覆盖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所有单元,同时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所有单元中进行同质同向的教育渗透。长期以来,家庭和社会上对英雄及英雄主义的教育不够重视,甚至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冲淡和消解了学校开展的英雄及英雄主义教育。因此,国家要加强对英雄教育的统一领导和教育管理,努力构建协调一致、相互衔接、健全齐备的专门化的英雄教育体系,不仅要把英雄和英雄主义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中,而且要融入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教育中。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观和方法论贯穿到教育中。在对待英雄和英雄主义问题上,我们应反对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英雄史观,反对神化英雄和盲目推崇英雄主义,以及把英雄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各种错误观念。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我们进行英雄和英雄主义教育的根本立场、方法和观点。坚持这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才能科学地判断英雄在国家和民族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准确地评价英雄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才能够清晰地把握英雄及英雄主义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因此,只有把科学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教给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才能真正使他们自觉地抵制错误历史观和价值观。
第三,让英雄走进现实,把英雄主义植根于生活。自古以来,英雄往往是伟岸的,但并不是完人。因此,英雄可以是崇高伟大的,但不可以被神化、虚化和抽象化。在以往的某些宣传和教育中,英雄和英雄主义教育有形式化的瑕疵,不单在教育内容上英雄被过分夸张地塑造成“高大全”的形象,英雄主义被推崇到压倒一切、无所不能的位置,在教育方式上也过分注重严肃化的形式和僵化死板的程序。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受众的逆反心理,反而影响了教育宣传的效果。实际上,真正的英雄永远都是鲜活的、真实的,他们来自群众,也应当回归到群众中;真正的英雄主义永远都是朴素的、真诚的,它源于现实,也应当回归到生活中。因此,在英雄及英雄主义教育中,应当寻找现实方式和生活化途径,发掘其现实价值和生活意义,想方设法地让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英雄走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来,走入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灵深处。(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时代需要重温民族觉醒的力量 | 2015-07-07 |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 2015-07-07 |
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 | 2015-07-07 |
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 | 2015-07-07 |
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人为之努力 | 2015-07-07 |
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 2015-07-07 |
弘扬抗战精神助力民族复兴 | 2015-07-07 |
英雄,永恒的精神旗帜 | 2015-07-07 |
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 2015-07-07 |
挺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 2015-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