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以民族特色彰显贵州文化内涵
张广智
//www.workercn.cn2015-11-18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直以来,贵州后发赶超,努力将文化产业培育成新兴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在贵州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方面作出贡献。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用心用力谋划推动,强化产业发展责任。贵州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文化产业,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进行谋划,以扎实务实的作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欠发达地区,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又具有产业特殊性,只有通过不怕吃苦,加强学习,学深用活相关政策,才能精准发力,将贵州文化产业的独特性发挥出来。

  其次,创新创意打造品牌,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文化产业离不开创新创意。贵州文化产业基础薄、规模小,目前正处在爬坡上坎、提升产业层次和品位的关键阶段,其培育创新创意的理念以及发挥创新创意的作用较为迫切。因此,须以市场为导向,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创新创意贯穿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推动创新创意的方向、路径、成果与市场有效对接。

  贵州致力于开发利用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创意,紧紧依托丰富的民族、红色、非遗等特色文化资源,推出一批彰显鲜明文化特色、体现特色文化元素的名村名镇、艺术精品、演艺剧目和文化节庆等类别繁多的文化项目和产品。贵州以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为纽带,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贵州充分发挥孔学堂等作用,打造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产品,将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新创意转变为产业优势。

  第三,结合融合催生业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是综合性、渗透性、关联性非常强的产业,必须顺应发展趋势,结合产业特点和贵州实际,加强与产业要素的结合,深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快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贵州充分利用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机会以及贵阳建设世界众筹之都的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搭建产业科技和融资新平台,提升文化产业科技附加值,拓展产业发展投融资新渠道,为文化产业插上互联网科技和金融这两只强有力的翅膀。

  贵州进一步打破了部门、行业和地域的限制,使文化产业与医药养生、新型建筑建材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以及酒、烟、茶、药、食品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相互融合,培育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贵州还推动文化产业内部业态融合发展,推进动漫、游戏、传媒、电影等文化产业内部业态的融合,发展文化新业态,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推进媒体企业兼并重组,打造出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实现跨媒体、全媒体发展。

  第四,招商招才破除瓶颈,注入产业发展动力。人才和资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是贵州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两大瓶颈。贵州须引入外部力量,下大功夫做好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开展招商引资,超前做好项目谋划和准备工作。今年以来,贵州充分运用文博会、书博会等专业平台,紧盯国家重大工程,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合作实施了中国文化(出版广电)大数据产业项目等。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保利、万达等一批优强文化企业也都相继进入贵州。

  此外,贵州还建立了文化产业急需类别人才目录,对一些紧缺的领军型人才实行一人一策,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事业发展平台。贵州着力造就了一批懂文化、会经营的文化企业家,形成一支阵容强大和富有创造活力的文化工作者队伍。贵州陆续出台了包括《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用地上对文化产业倾斜。从明年开始,贵州拟每年安排1000万元省级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文化产业类“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等七大人才工程。(作者为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