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南下之路
1937年底,在友人的帮助下,刘文典辗转千里,取道天津从海路到香港、越南,历时几个月来到西南联大。在当时,南下意味着凶险,但刘文典觉得,作为一名文人,越是这样的时刻,越是不应该选择退缩。他觉得自己应该与事业同在、与学生同在。
一路上,刘文典心中反复默念着文天祥的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当他抵达云南蒙自与西南联大的师生汇合时,禁不住泪流满面,他对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戏言:“只剩这一身衣裳了!”后来,他在给梅贻琦信中说:“典往岁浮海南奔,实抱有牺牲性命之决心,辛苦危险,皆非所计。”
后来,刘文典见到比他晚到昆明的吴晓玲教授,便向其打听周作人景况。吴晓玲说周作人以“家中还有老小”为托词未出来,刘文典气愤地说:“他读过不少的书,怎么那样不爱惜羽毛呀!”
几个月后,刘文典的夫人张秋华和次子刘平章,带着他的四大箱珍贵书籍、资料,经香港辗转到云南。到香港后,但因书籍资料实在无法携带,便寄存在香港,后不幸被日本人掠走。刘文典在课堂上沉痛地说:“我的私人书籍都已丢失,资料没有了,我就把脑子里的东西给你们吧!”他多次露天演讲“国势的阽危”,讲日寇“险恶的用心”,讲中国文化的重要。
知己知彼
刘文典坚持知己知彼的道理,一直致力于研究日本。
1942年,刘文典作《天地间最可怕的东西———不知道》一文,文章开宗明义:“天地间最可怕的东西是什么?是飞机大炮么?不是,不是。是山崩地震么?是大瘟疫、大天灾么?也都不是。我认为天地间最可怕的,简直可以使整个世界、人类、全体归于毁灭的,就是一个‘不知道’。因为任何可怕的东西,只要‘知道’了就毫不可怕。”文末,他坚信日本必败,中国必胜。
1945年日本战败后,刘文典又作《日本败后我们该怎么对待他》一文,主张中国政府一不向日本索要赔款,二不要求日本割地,“但是有一点却不可不据理力争,就是琉球这个小小的岛屿必然要归还中国,这件事千万不可放松,我希望政府和国民都要一致的坚决主张,务必要连最初丧失的琉球也都收回来”,“切不可视为一个无足重轻的小岛”。可惜这个建议没有得到国民党政府的重视,果真贻害无穷了。
中国共产党对“九一八”事变的应对 | 2011-09-14 |
抗战时期中共对组建独立政府的决策 | 2011-09-14 |
“河北事件”与《何梅协定》的出笼 | 2011-09-14 |
为什么说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 | 2011-09-14 |
周恩来邀请美国记者访问延安 | 2011-09-14 |
抗日战争胜利关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上政治上... | 2011-09-14 |
中国缘何放弃对日战争索赔 | 2011-09-14 |
中国缘何放弃对日战争索赔 | 2011-09-14 |
中国缘何放弃对日战争索赔 | 2011-09-14 |
中国缘何放弃对日战争索赔 | 2011-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