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阅读提示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讲话中,列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15项对治国理政有有益启发和有益启示的内容:
1.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2.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
3.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
4.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
5.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
6.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7.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8.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
9.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
10.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
11.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
12.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
13.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
14.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
15.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多次讲话和相关著述中都有论述,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例如: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他在第一次会见中外记者发表的讲话中强调: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当选为国家主席后,他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在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国访问的过程中,在回答新闻媒体如何治国理政时,他指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视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开启了我们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重视运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治国理政的新篇章。我读了这些重要讲话,深刻感到他对传统文化有深厚学养。他的许多讲话都引用古人的名诗、名句、名典以及生动朴实的格言俚语,说事论理,有质有文。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和把握。
站在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平台上,与时俱进地阐明科学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了与时俱进的方针。习近平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对中国传统文化既继承毛泽东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制定的方针,同时又明确了与时代进步相协调、与世界发展相适应的新要求。
就继承而言,习近平仍然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改造,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他多次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因势利导,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他在解释“古为今用”时说:这就是以古鉴今,对于“古”,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对于外国文化,他指出: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在相互学习借鉴中,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审慎的鉴别和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这些思想无疑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原则的科学坚持。
就与时俱进和与世俱进而言,习近平更加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和吸纳中发展。他说: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我们从来认为,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从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基因和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任务。同时,他还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习近平强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一原则将会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清晰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高度评价了儒家学说和儒家思想
基于上述基本原则,习近平以我们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清晰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高度评价了儒家学说和儒家思想。他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习近平还指出,在绵延2000多年之久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的发展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据此,习近平高度评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指出: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党的90多年历史上,党的最高领导人对孔子学说和儒家思想作出这样高度的评价,尚属首次。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直面历史的博大胸怀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助于解决当代中国乃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思想,作了系统梳理
习近平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对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助于解决当代中国乃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思想,作了系统梳理。概括地说,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个方面的思想。
一是关于治国理政、调节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讲话中,列举了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15项内容。他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的思想。讲道德建设,习近平特别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将核心价值观归结为“德”(包括个人之德和社会之德与国家之德)的这个思想,把多少年没有讲清楚的问题一语破的,让人豁然开朗。据此,他指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在我国古代就有核心价值观,即是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坚守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提出的价值要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习近平进而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他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这里,习近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揭示得一清二楚。
三是关于发展国际关系的外交战略思想。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讲话和在一些出访国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对人类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没有阳光和空气,万物就不能生存生长。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自觉的一个重要原因,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始终追求和平、和睦、和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习近平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发展国际关系的外交战略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 | 2010-08-26 |
道德自觉:道德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基础 | 2010-08-26 |
自觉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2010-08-26 |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 | 2010-08-2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价值支撑 | 2010-08-26 |
薛丁齐:在职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 2010-08-26 |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路径 | 2010-08-26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 2010-08-26 |
天之降大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2010-08-26 |
正确对待古今中西文化资源 | 2010-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