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重视方言保护 传承地方文化
贠小敏
//www.workercn.cn2016-04-08来源:兰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象征,说起兰州方言,人们自然会想到著名艺术家张保和的兰州快板《夸兰州》:“兰州城叫金城,中国历史上就有名,你也抢是那个也争,为老金城还动过刀兵,悠久的历史人人称颂,美丽的风景是更出众。黄河水哗啦啦地流,水中地鱼儿那尽情地游,古老的水车吱呀呀地转,两岸的风光是实在好看。”用兰州方言夸兰州别有一番味道,让人记忆犹新,影响深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是地域文化的鲜明标志,也是文化存在发展的基础。方言汇集了地方历史上大量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化,通过方言,可以了解当地社会演变、人员迁徙、地理阻隔、民族融合、风俗民情等状况,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地方开发历史、聚落方式、行政区划、交通状况、地方风物、习俗观念等。因而方言具有“文化化石”之称,一旦消亡,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方言不仅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具有民族的认同感和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保护方言资源,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就是留住文化的根脉,让人记得住乡愁。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表达了一个离家在外游子对家乡浓郁的情感。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朱军,作为兰州的形象代言人,经常会用兰州话推广兰州,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兰州人。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他说:“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久居他乡仍然不忘乡音乡情,诗歌《乡愁》,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认同和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思想感情。

  在社会飞速发展进程中,方言正面临着萎缩和消失的境况,做好方言保护,对于传承地方文化意义深远。也许有些人对保护方言不以为然,认为都啥年代,全国都普及普通话,各种场合都用普通话交流,谁还拿方言当回事。的确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使用的人群越来越少,方言在与大多数人群交流起来存在听觉障碍和理解上的困难,有些地方拍电视剧偶尔使用方言,相声小品中为了演艺效果也会使用方言。如果再不采取保护措施,失去的不光是一种方言,更严重的是丢掉了宝贵的文化。今天我们强调保护方言,不是要大家学说方言,而是对方言这一独特的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各级政府应当抓紧方言的保护,深入挖掘当地方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方言加以保护,比如用文字、录音、录像、传统曲艺等形式,把方言采集保留下来,经过整理归类,然后研究利用。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甘肃项目已在兰州启动,甘肃省将组建专家团队,对全省10个调查点的方言进行全面调查,通过系统的发掘整理,作为兰州话的“兰银官话”将会得到有效的保护。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方言是文化的根脉,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一方文化,方言的多样性反映了文化的丰富性。因此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保护方言,把方言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传承好利用好。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