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
董 阳
//www.workercn.cn2017-11-17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网络小说在改编过程中,不仅需要艺术形式转换,同时也隐含着青少年亚文化向社会主流文化的转换

  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53亿,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铺天盖地。据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的《2016中国IP产业报告》,中国IP影响力排名前100位,网络小说就占了61部。这意味着,无论你读不读网络小说,将来你看的电影、电视剧,听的歌曲,玩的游戏,很可能都跟网络小说有关。可以说,我们正处在“网络文学+”——一个由网络文艺“接管”大众文化的时代。

  这不是危言耸听,从文化发展史角度看也并不奇怪。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网络文学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通俗文学。今天被我们奉为经典的元杂剧、明清小说,都是通俗文学,都是在底层文人大量的民间创作基础上,于勾栏瓦舍的频繁演出中,涌现出来的大众文艺精品。远的不说,金庸武侠本来就是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它继承了晚清民国以来通俗文学传统,最终融入主流文化,而我们看到的许多武侠小说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漫画,其核心的创意正是通俗小说本身。今天我们将《西厢记》、四大名著奉为经典,把金庸小说放在很高的位置,将来某部网络小说被奉为新名著,某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被奉为新经典,完全是有可能的。

  有人说,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怎么能够担当这样的重任?在我看来,网络小说在发展初期,有过放任自流的阶段,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但“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天正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网络文艺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换的关键阶段。对此,我们既要有信心、有心胸,也要对问题和难度有足够的清醒意识。

  目前,“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经“+”得够多了,但在质量上还有更大空间,现在的重点应该从“+”得多转向“+”得好,从增量转为提质。这三四年来,“IP”这个英文缩写在中国的媒体上频频出现,几乎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IP”的本义是“知识财产”,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主要是指网络小说的授权改编和衍生。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网络文学体量实在是太庞大了,中国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量投入网络文学中,其规模在全世界首屈一指。而且随着网络视听和传统影视市场不断扩容,各路资本纷纷介入,大量收购IP,网络小说身价水涨船高,据说有的网络小说IP估值几个亿。之后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现象,海量网络小说改编项目上马,大有“狂轰滥炸”之势。

  从经济效益看,网络小说自带粉丝,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作品会有市场保障。但从实际情况看,真正实现口碑与票房双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情况并不多见。以至于一些网络小说的粉丝们,一听说要改编成网络剧,就预感挚爱作品将要被糟蹋的负面反应。这种现象非常值得注意,它意味着如果“+”得质量不好,口碑与票房分歧过大,“粉丝经济”的游戏很可能就玩不转了。

  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经历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文化产业也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那种“得IP者得天下”的想法是非常外行的,即便从经济效益上来说,也是十分片面的。网络小说向其他艺术形式的改编,难度并不亚于原创,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得专业,“+”得有品质,才能实现双赢,也才会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把票房成功转化为文化成功。

  我们还要认识到,相比于网络小说,影视和游戏作品影响更为广泛,网络小说改编过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意识。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更新速度极快,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价值表达未经深思,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影视改编不能停留在照搬的层次,而应当在文化品质和价值内涵上做出有效提升。

  此前网络小说读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并不具有成熟判断力,而且由于这个群体相对封闭,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往往不容易察觉和公开。一旦推送到大银幕和小荧屏上,其价值观冲突就格外激烈,比如某些“宫斗”作品所宣扬的“丛林法则”,某部“穿越”作品出现的“乱伦”问题,等等,都曾引起社会舆论激烈争议。要强调的是,这种争议并不意味着社会不宽容,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网络小说在“+”的过程中,不但需要艺术形式的转换,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隐含着青少年亚文化向社会主流文化的转换。改编者在价值观表达上应当具有底线意识,以正面价值观给人以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

  大众文艺的兴盛是文艺高峰形成的广大基础,对大众文艺进行吸纳和提炼,正是文艺高峰形成的必由之路。经过20年快速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已发展成“庞然大物”,并对我国文化生态起着越来越显著的塑造作用。从早期的野蛮生长到前几年的规范管理,再到最近的IP衍生,网络文学所“+”的内容越来越多,其影响更是无处不在。对此,我们不仅要从产业的角度去看它的体量之“庞大”,更要从文化的角度看它的影响之深刻。宋词、元曲、京剧、小说,都源于民间疯长的俗文化,经文人提炼萃取而成经典文艺样式,今天的网络文艺,也正处于“提纯”“雅化”的关键阶段。事物发展往往“起于青蘋之末”,这个事实越早看到,我们就越有文化自觉,就越能顺势而为,引导创作,从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筑就新时代文艺高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