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11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20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好提高我们分析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两次集体学习共同强调的核心思想,就是领导干部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一、思想的力量
力量转移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思想的力量。在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其它力量发挥着作用,但行政权力的力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可称之为“权力主导”和“权力驱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2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行政权力的力量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物质或资本的力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增强,可称之为“ 物质主导”和“资本驱动。”改革开放之初,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使我国必须尽快解决物质财富的积累问题。正因如此,不少地方主要通过“物”的路径来拉动经济增长,如消耗自然资源,开办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性企业,注重物质资本投资等。历史来看,这种路径功不可没,它既为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升级发展提供了较为雄厚的“物质积累”和“物质基础”,又较快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但这种路径使我们面临不少困局,即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发展道路越走越窄,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由此,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主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以增长促发展”走向“在转变中谋发展”。这里的转变,核心是转向“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这意味着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将由物质资本逐渐向自主创新能力转移。尽管这种力量转移刚刚开始,但这种转移是必然发生的。在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中,有一种力量十分重要,也应引起我们重视,这就是思想的力量。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创新的关键在思想。从哲学上讲,自主创新能力的力量有两种基本形态,即实践和思想。思想的力量包含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我们讲的自主创新,应包括思想观念创新和思维方式创新,它是实践创新的前提。
时代呼唤思想的力量。当今,有些西方政要鼓吹这样论调,认为中国只会出口电视机,不会出口思想家和价值观。在这种情境下,西方一些国家向中国积极输送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一些西方社会思潮及其思想观念也对我国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这既反映出一些西方国家在思想领域掌握着话语权,也反映出我们还不够注重思想的力量。其实,当今我国正处在需要精神、思想和文化的时代,需要运用思想、理论引领社会实践发展的时代,需要思想家的时代,需要运用思想来治国理政的时代。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一刻离不开理论思维。同理,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要站在世界的高峰,一刻也离不开思想的力量。今天,我们真正到了该提升民族理论思维水平并唱响中国思想的时候了。第一,我们党是一个注重理论武装、思想指导、思想建党的党。一个注重理论武装、思想指导、思想建党的党,需要用理论、思想指导治国理政。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成功与正确的理论、思想指导有关,而在实践上出现的某种失误,则与理论、思想的偏差有关。第二,今天,我们在工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原因。我们不少人的生存方式是“物化生存”,结果出现了精神懈怠。这些人多在物象世界层面看问题,很少从观念世界层面看问题。实际上,物象世界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观念世界有关。当今,我国对物质世界的问题解决得相对较好,但有些人却出现了精神懈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精神懈怠有五大表现,即缺乏理想信念,缺乏自信,缺乏共识,缺乏凝聚力,缺乏斗志。精神懈怠的危险是所有危险之首。如果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些人的精神懈怠了,这个党、国家、民族和人民是难以真正强大的,实现中国梦不仅是一种空想,而且终究要败下阵来。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中央大力强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解决人的精神懈怠问题。看来,当我们从体制上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从思想观念入手解决问题反而会有效。因此,我们也要善于从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具体到领导干部身上,就不能仅仅满足于经验思维,而要注重运用理论思维来分析问题,用理论、思想指导工作,并将此看作是项基本功。第三,今天我国改革处于攻坚期、深水区,要涉险滩、啃硬骨头。要迎接各种严峻的挑战、考验,战胜各种困难、风险,破解各种危险,必须具备理论思维,具有思想准备。今天,既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取得最大历史成就时期,也是面临挑战最严峻时期。在这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具有新的历史特点:力量较量日趋激烈,和平与冲突交织,但冲突明显增多,抢占世界发展制高点的紧迫感在增强;变化迅速所导致的不确定因素会增加,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挑战更加严峻,集中突发的矛盾会增多;结构调整成为常态,传统与现代博弈,但阵痛更加增强,我们时刻面对严峻考验;社会复杂多元,成长与烦恼同在,但烦恼更加突出,从两难和烦恼中寻求成长成为不懈追求;民众参与和民众诉求增大并存,但民众诉求增强相对突出,共安全成为突出问题;我们要集中资源和力量攻坚克难,这既有成功也有危机,成功与危机共存,但危机更加凸显增大,我们遇到很多决定命运的根本性问题,这要求我们绝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历史和实践表明,只有具备理论思维和思想准备,我们才能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才能避免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进而取得成功。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第四,当今中国社会需要从“情绪”走向“理性”,需要用正确思想引导我们的行为。当今我国社会的情绪化倾向较为严重,无论表达个人诉求,还是对待个人利益,一些人往往采取非理性或情绪化的方式。这会引起社会的某种不和谐、不稳定。我们必须引导人们善于运用理性的方式来表达利益诉求,这就需要强化思想的力量,用正确思想引领我们的行为走向理性。
二、哲学在本性上就是生产思想和智慧
哲学是一门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智慧、思想和方法的学问。人们面对困惑、疑惑和问题需要破解,人们面对矛盾需要化解,人们面临挑战和风险需要应对,人们面对工作需要思路,人们面对事物需要求知等等,都需要智慧、思想和方法。
哲学是注重历史思维和价值思维相统一的一门学问。它既要注重事实判断,把握事物的客观实际,从客观实际出发,强调历史必然性,又注重价值判断和评价,提供价值理念,强调价值合理性。这是我们看待事物或对象的一种根本方法论。方法论不同,思想也就不同。
哲学是注重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门学问。任何事物都有现象与本质、表层与深层两种基本形态。经常呈现在人们面前被我们感知的事物,首先是以“现象”出现的。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本质,本质决定现象。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认识的目的是要达到对事物之本质的认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再进一步去认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就达到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会形成思想,进而才能使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出科学决策。有时,事物的现象与本质、表与里是一致的,这就好辨别。有时,事物的现象与本质、表与里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南辕北辙,这就难以辨别。许多社会现象十分复杂,表面上云里雾里,真伪难分,这时就容易出现种种误读、误解和曲解。怎么办?这就需要哲学思想的力量。思想是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前提。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就需彻底的理论”,而彻底的理论就是哲学。
哲学是注重全面看问题和重点看问题相统一的一门学问。它既注重全面看问题,强调“两点论”,不能顾此失彼、走极端,又注重重点看问题,强调“重点论”,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牛鼻子”,把主要精力用在解决主要矛盾上来,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不仅如此,它还注重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注重全面和重点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实际上是一种思想智慧,一种辩证思维,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哲学是注重用结构和过程分析方法、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一门学问。任何事物都有其结构和发展过程,任何社会都有其社会基本矛盾。结构和过程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了事物的结构和过程,把握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状况,也就容易把握事物的基本状况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把握了这些状况,就会形成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思想,从而有益于指导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结构分析、过程分析、社会基本矛盾分析,都是把握事物的分析框架。
哲学是注重具体和抽象统一的一门学问。我们大家经常看到的是具象世界或感性世界,一些人也习惯于或满足于这样的世界。而哲学,则是通过对具象世界或感性世界的概括、总结和提升,来把握抽象的理性世界。它通过对抽象的理性世界的把握,既批判和超越具象、感性的现实世界,又为具象、感性的现实世界提供价值引导。因而,哲学是一种思维训练,是一种理论思维,是生产思想的。
哲学是为领导者供治国理政思想和智慧的一门学问。这涉及到对哲学、思想与领导者的关系的理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国王应当是哲学王”。大意是:“哲学”就是爱智慧:“智慧”就是能认识到世界的本源、真相和至善之路;追求智慧的人就是“哲学家”;追求智慧并且发现了至“善”之道的人,就是“哲学王”;哲学王因为能看到本源、真相并发现至善之道,因此,他天然就是国王;反过来,国王必须要看到本源、真相并发现至善之路,否则无法胜任其职。拥有哲学智慧是国王的看家本领,国王必须掌握哲学智慧和思想,二者共同构成“哲学王”的完整含义。柏拉图的“哲学王”理念,实质上是提出并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国王应当是哲学王?因为哲学王是能看到世界本源、真相和至善之道的人。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当代启示是:其一,掌握权力乃至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人,首先应当具有哲学智慧、思维和思想,应当把拥有哲学智慧、思维和思想作为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资质、资格和条件,应当把真正掌握哲学智慧、思维和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自己的看家本领;其二,只有具备哲学智慧、思维、思想且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找到至善之道的人,才能真正掌握好党和国家的权力,才能真正带领好人民群众,才能不断把中国推向复兴。因此,领导干部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要学好哲学、用好哲学。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应掌握能提供智慧、思维和思想的哲学,注重思想的力量,要运用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三、努力把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思维、思想与领导干部的工作具有本质上的联系,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思维、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1“思想”与“确定工作思路”
哲学是爱智慧,是思想之学,是生产思想的学问人是能思考、有思想的动物。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活动应具有自由自觉的性质。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干部要推动工作发展,必须有好的思路。这种思路,既来自于实践经验积累,又来自于带有思想的深邃思考。有好的思想,往往会有好的思路,有好的思路,往往会有发展的宽广大路。拿破仑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
2“从客观实际出发”与 “作出科学决策”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这要求树立求实思维。求实思维体现在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上,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客观地看待事物,尽力不带个人主观偏好,力求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效果也必然不同。从客观实际出发,就是从时间、空间和条件出发,分析和看待任何事物,要具有时间、空间和条件观念。毛泽东指出: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方针,是一切共产党员必须牢记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这种方法是一切工作方法的基石。领导干部的一项首要工作就是决策。要做出科学决策,首先取决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判断,这叫做科学决策取决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判断。有的领导干部对一些事情不敢拍板,往往是因为底气不足和底细不清,缺乏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如何在工作中运用求实思维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呢?最主要的工作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吃透“下情”,从当地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克服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既不能借口本地方的特殊而自行其是,也不能不顾特殊实际而死搬硬套。
3“辩证思维”与“有效化解矛盾”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观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基本方面,要全面地看待事物,就要看到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基本方面;二是联系地看待事物,深入认识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内在本质联系,即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三是要发展地看待事物,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内因来自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即对立统一关系。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待事物,要求树立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运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眼光看问题,在注重矛盾双方对立的时候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统一,在注重矛盾双方统一的时候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对立。在我国相对发展起来以后,就进入了矛盾突发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矛盾都会凸显出来。发展起来以后的矛盾和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今天,各级领导干部坐在矛盾的火山口上,处在矛盾的包围当中,工作也千头万绪,错综复杂,都比较累,都会面临“发展的烦恼”。领导干部如何从繁杂的矛盾和事务中“超脱”出来,减轻压力,进而掌握驾驭全局工作的主动权,提高工作效率?需要掌握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照辩证法办事。”具体说要掌握三种基本方法:一是抓重点带一般。即集中精力抓住每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或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这是一切工作方法的核心。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有些领导干部工作很累但效果却不突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将其精力多用在一般性工作上,忽略了重点。二是学会“两面性”看问题,注重矛盾双方的协调发展。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观察形势、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看人看事时,都讲两句话,避免片面性、走极端。过去,我们常常用矛盾一方排斥矛盾另一方,这是一种极端思维:要么精神万能,要么物质至上;要么只搞计划经济而反对市场经济,要么只讲市场经济而排斥计划经济;要么谈资色变,要么资本至上。结果付出了不少代价。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系列基本的“矛盾关系”,这些“矛盾”双方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事实和本质特征。如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效率与公平、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等矛盾关系。能否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关系”,使双方结合得好,事关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三是增强问题意识和担当精神,敢于直面并破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提高化解矛盾的本领,善于把分析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要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分析和解决矛盾,要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首先要从问题入手;要通过发现、分析、解决矛盾进而解决问题,来推动工作发展。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敢于直面存在的问题,也要从各种问题中揭示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以推动工作发展。这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或看家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把主要精力放在揭示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上来。
4“事物本质”与“获得正确认识”、“成功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观点是,要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形成真理性认识,进而指导实践;要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既要通过实践,也要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我们领导干部每天都要认识事物,并用获得的认识指导工作、做好工作。为此,我们的领导干部就必须通过实践,通过反复法和比较法,不断深化认识,逐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并形成正确的真理性认识;还要运用正确的真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和工作,改造不合理的现实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实践和各项工作取得成功。
5“把握规律”与“确立战略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注重认识事物的本质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或事物的本质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规律就是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或事物的本质之间的联系。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就是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和工作发展规律,具有战略思维能力。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和工作发展规律,对领导干部形成和确立战略思维是有帮助的。因为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和工作发展规律,就有利于从整体、全局上把握事物发展和工作发展的内在逻辑、历史必然性和总趋势,从而有利于领导干部从战略上把握事物发展和工作发展,确立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而这,是有利于做好各项工作的。
6“结构和过程”与“功能和定位定标定法”
唯物史观,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及其规律的“分析框架”。从根本来说,在静态上,它运用社会结构方法或框架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这就是从纷繁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最稳定的基本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在动态上,它运用过程分析方法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分析方法来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历史发展像自然界春夏秋冬自然更替一样,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历史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社会结构思维与历史过程思维。社会结构思维,就是首先弄清楚构成一个社会的基本要素,然后弄清楚这些基本要素之间的顺序、关系、比例即结构,再根据社会结构状况分析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事物各要素之间的顺序、关系、比例构成这一事物的结构,事物的结构状况影响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状况。其实,事物的本质在于结构,结构的本质是构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顺序、关系和比例。有了结构分析法,就可以用来分析一切事物了。历史过程思维,就是既不能完全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今天正在做的事,也不能把今天必须做的事留给未来,还不能把未来才能完成的任务非要拿到今天来做。一句话,不能随意脱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犯落后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就是说,滞后不行,推卸责任不行,超前也不行,与时俱进、循序渐进才行。领导干部要正确判断社会形势并作出正确决策,需要以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与历史发展规律为前提。领导干部掌握社会结构分析方法和历史过程分析方法,对自己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与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工作,非常管用。结构思维能帮助领导干部有效地把握事物的功能及其存在和发展状况。比如,你要把握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就首先去把握本地区的经济结构状况,你要把握中国的政治发展状况,就首先去把握中国的权力结构状况,你要把握中国的文化发展状况,就首先去把握中国的文化结构状况,如等等。过程思维能帮助领导干部有效地学会“定位—定标—定法”,从而做好本职工作。定位,就是确定历史方位和历史发展阶段;定标,就是确定一定历史方位和历史发展阶段中的首要根本任务和目标;定法,就是确定实现首要根本任务和目标的基本途径与方法。邓小平、习近平都是“定位—定标—定法”的行家里手。邓小平的“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经济”,就分别是“定位—定标—定法”;习近平的“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中国梦—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也分别是“定位—定标—定法”。
7“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与“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尊重人民”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强调人的活动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具有客观性,应按历史发展规律办事;也要求看到人民群众在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具有主体性,要注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进行决策、选择、确定目标和付诸实践时,既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又要符合人民群众的主体需求。人民群众的主体需求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发展规律存在于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之中。越是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做出的决策、选择与确定的目标就会越科学,就越能促进社会进步,就越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人民群众就越能从中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经常要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如何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尤为重要。根据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各级领导干部就应当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尊重人民群众。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工作才有动力,只有为了人民群众,工作才有意义,只有尊重人民群众,工作才有遵循。
8“坚持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与“既见物又见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生产力标准,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社会历史发展是否进步、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和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又坚持人民利益标准,把人民群众当作一切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和目的,把维护、发展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每天既与“物”的世界打交道,要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又与“人”的世界打交道,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促进人和人之间的和谐。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上述观点,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既要见“物”,更要见“人”,不能只见物不见人。这样才能避免工作出现失误。
9“三种机制”与“工作方略”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关注事物发展的动力,注重“动力机制”,又关注事物之间的和谐,注重“平衡机制”,还注重对事物的治理,注重“治理机制”。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有一个适合与不适合的问题。判定适合不适合的根本标准,主要看它能否使社会发展既具有动力与活力,也使社会发展充满和谐与平衡,还使社会发展的运行状况得到及时有效治理。要言之,主要看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治理机制状况。一个社会发展既具有动力与活力,也充满和谐与平衡,社会发展的运行状况也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理(调整),表明这一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适合的,否则就是不适合的。其实,在任何事物和对象中都普遍存在着动力、平衡、治理三种根本机制。我们领导干部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既要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这些都是总体性、根本性和战略性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也蕴含着这三种根本机制:发展与动力机制有关,稳定与平衡机制有关,改革本质上与治理机制有关:“市场”相对注重动力机制,“社会”相对注重平衡机制,政府相对注重治理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很重要一条,就是必须确定好工作发展的方略,而紧紧围绕着“动力机制、平衡机制、治理机制”来确定工作发展的方略,是最为有效的。
正由于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学哲学用哲学就成为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毛泽东一向注重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破解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哲学思维在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毛泽东同志曾说,完成任务好比过河,过河需要船和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就是送我们过河的船和桥。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等,都是指导革命实践成功的重要哲学著作。邓小平同志同样重视领导干部思想水平的提高。他认为,不懂哲学,就不能从思想方法上得到真正提高。陈云同志从自己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切身体会到哲学的重要性,认为学哲学终身受益。李瑞环同志在总结自己长期的工作经验时,多次强调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性。他认为,哲学对做好工作、对人生成长都有很大帮助,他把哲学称为“明白学”、“智慧学”。他说:“学好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场合下,有了哲学指导,就有了思路,有了方法,有了办法”,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哲学就越神奇,作用就越大。”当今,新一届中央对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有着深刻的理性认知和高度的理论自觉,不仅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而且强调把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作为分析问题、科学决策、确定思路、指导实践、化解矛盾,应对风险和推进工作的看家本领,还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作者为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
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马克思主... | 2013-09-26 |
哲学智慧与精神家园 | 2013-09-26 |
宋启超: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 | 2013-09-26 |
领导干部要自觉掌握好看家本领 | 2013-09-26 |
李逢铃:“学以致思”与“学以致用”的有机... | 2013-09-26 |
领导干部要把驾驭哲学思维作为看家本领 | 2013-09-26 |
哲学界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哲学的重要论述 | 2013-09-26 |
刘进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的哲学观念... | 2013-09-26 |
努力掌握看家本领 | 2013-09-26 |
研读经典著作 掌握看家本领(观点) | 2013-0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