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做好功课、心中有底,才能理性做出选择;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探索更科学、合理的录取方式,才能让考生有更多选择
高考之后,还有“大考”。如何避免高分落榜,如何不让分数“浪费”,每年高考志愿填报之时,这些问题都让众多考生和家长纠结不已。今年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一些地区的录取方式出现变化,这让许多考生和家长对该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拿不准。在此情势下,高考志愿咨询市场应运而生。“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之类的广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对一”咨询价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数万元“天价”。
填报高考志愿确是技术活,它需要准确而详实的数据支撑,需要开阔而细腻的理性剖析,也需要对自我认知的准确定位,甚至还需要借智借力,用过来人的经验规避陷阱,走出盲目和盲动。
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其一,那些打着服务考生旗号的咨询机构,良莠不齐,甚至就是匆匆搭建的“草台班子”,它们真能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有价值的经验之谈,真能值得信赖吗?其二,不少咨询机构逐利而来,以赚钱为最大目标,价格之高令人咋舌,动辄上万元,真的就物有所值吗?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咨询机构善于炒作概念,比如扛起大数据的时尚招牌,煞有介事,显得很有来头。填报高考志愿,当然离不了数据。但是,大数据不是数据大,它不是简单的数据,更不是枯燥的数字,其一大内涵就在于,通过对数据的各种挖掘、分析和研判等,来掌握和满足用户最精当的需求。调查发现,有的机构拿大数据当噱头,真正进行升学指导和规划的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实际上就是推销,其服务和产品与“保分班”相似,都存在一些虚假宣传的问题。
病急也不能乱投医。迷信“大数据”填报和咨询机构,会带来新的风险。但是也应看到,广大考生的确需要科学而权威的指导,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如何才能纾解他们的集体焦虑?考生的任教老师应伸出援手,教育主管部门也应组织社会力量帮助他们。面对咨询市场的乱象,应明确从业资质,对鱼龙混杂的咨询机构加强监管,把那些忽悠敛财的“骗子机构”清出市场,引导有资质又有诚信的咨询机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填报志愿中的信息不对称、盲目随大流等现象也提示我们,做好功课、心中有底,才能理性地做出判断和选择。从这个角度上说,全社会也要更重视升学规划和升学知识培训,通过学校及教育机构等的线上线下的讲座、交流等方式,帮助考生和家长提升判别能力,提前了解志愿填报,科学规划升学和人生发展道路,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怎么填,事关考生前途;如何录,体现价值取向。新的志愿填报模式为考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减少了在某个分数段考生的未录、漏录情况,但也容易出现热门学校和专业扎堆填报等问题。正如专业人士指出的,不管是顺序志愿还是平行志愿,目前各地实行的都还是“一档一投”的模式,要想真正降低考生落选风险,还需探索“一档多投”,增加高校和考生双向选择机会。目前,教育部已下发文件,鼓励有条件的省份探索“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探索更科学、合理的录取方式,本身就是一道需要不断求解的考题。破解这个难题,呼唤改革者的担当,也呼唤全社会的理解和参与,以共同得出越来越令人满意的答案。
高考改革在大幕背后悄悄运行 | 2011-07-22 |
高考知分填报志愿方式的悖论 | 2011-07-22 |
以学生为本改革高考制度 | 2011-07-22 |
破解结构性就业难须强化入学前择业指导 | 2011-07-22 |
填报专科志愿 做好职业规划 | 2011-07-22 |
他们为何对大学望而止步 | 2011-07-22 |
基于多维度评价指标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 2011-07-22 |
你适合学经济学吗 | 2011-07-22 |
高校专业变迁谁主沉浮 | 2011-07-22 |
借互联网思维打通教育“奇经八脉” | 2011-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