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肩负起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使命
——地方科学院发展的思考
王晓鸿
//www.workercn.cn2015-08-31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吹响了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号角。在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事业的大好时期,地方科学院应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肩负起推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使命。

  准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明确科技创新和改革的方向。按照“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的基本要求,地方科学院应主动投身到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结合自身实际和需求,深入探索适合本单位的科研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式、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人才评价激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改革,全面打破不合时宜的制度束缚,以全新的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创新动力与活力,促进形成本单位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地方科学院的功能定位。要实行有别于高校、企业、科技国家队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在创新链、产业链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突破口。与高校、科技国家队相比,地方科学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结合更紧密,机制更灵活,对市场反应更灵敏,与企业联系更密切,在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攻关研究和推广应用的结合上具有明显优势,其强项在于工程化研究、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未来发展中,地方科学院应继续扬长避短,把工作重心放在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上,集中于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做大做强,打造地方科技创新的综合型基地。地方科学院肩负着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既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点的研究,也不能局限于组织实施某一项任务,而要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智囊团、地方科技创新事业的火车头、创新驱动的排头兵和支撑区域创新的引擎。为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江西省科学院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重大创新突破,提出了“35321创新工程”发展战略,即构建“三纵五横”(产前、产中、产后为纵轴,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对外合作和现代管理为横轴)的创新工作网,同步建设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院、科学知识传播院“三院一体”的创新型科学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对外合作的两大突破,打造一流的省级综合型科技创新基地。

  进一步明确改革创新的重点任务

  重新厘清地方科学院的属性。科学研究活动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充满不确定性,面临着大量失败的高风险。一个有实力的科研院所,离不开持续的知识积累和长周期的经费稳定支持,一个学科的培育、一项技术的改进、一个团队的成长、一条理论的突破往往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长期的共同努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把地方科学院的发展放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全局考虑,在事业单位之外组建一种全新的科研机构,给予稳定支持,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避免借改革之名朝令夕改、换一届政府换一种思路。要在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宏观背景下,加强地方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科研基础设施、创新团队建设,对地方科研机构进行优化、提升、改造,确保其科研活动能够获得长期、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形成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区域中心,提升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建立现代院所治理体系,激发创新活力。经过多年的科研体制改革,许多地方科研院所都进行了体制机制创新,但有的仍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有的学科内容重复设置、工作缺乏协作、力量分散;有的学科和专业结构单一、陈旧,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的科研机构缺少应有的自主权,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内部活力不够,机构臃肿、人员结构失衡、人浮于事的现象较为严重,人尽其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尚未形成。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之策是抓好《意见》的落实。地方科学院应抓住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机遇,进一步明确分类定位和目标使命,找准、聚焦主攻方向,进行包括院所两级管理、科研组织、评价机制、人事制度、成果转化等在内的制度重构、机制创新。

  加快集成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集成创新强调在模块化的技术条件下,通过模块的组织方式变动来适应市场的创新方式,是地方科学院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重要发展模式。加快集成创新,对科技创新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尤为重要。地方科学院应选择符合国家和当地产业发展需要、有一定基础和特色、能辐射和带动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领域,全链条设计,集成技术,促进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实施,形成实验、中试、示范、转化运用的创新体系,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推进协同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通过推动创新主体间突破壁垒、实现深度合作,能够有效集成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显著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和效率。对地方科学院而言,要巧借外力,着力推进以解决重大关键问题、产出重大科技成果为目标的协同创新,聚集院内外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为己所用,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向纵深发展。一方面要创新合作模式,坚持以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与企业、高校、科技国家队的协同创新,围绕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协同创新,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打破院内学科界限、研究所界限,全面推进院内各研究所(中心)的协同创新,引导人才、资金等科技资源在院内的合理流动,形成最大合力,促进全院科技力量的优势集成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质性提高。

  发挥学科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地方科学院学科建设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低水平分散。对传统的、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科要挖掘其潜力,加快做大做强;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国家对科技的新一轮布局,调整和培育新兴学科方向,不断解决本学科领域公认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同行中形成影响力、彰显特色和优势。(作者系江西省科学院院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