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立德方能树人
李明
//www.workercn.cn2015-09-10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事关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必须坚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用理论的魅力和信仰的指引去培养人、感召人、引导人。

  立德树人意蕴双重,既有立学生之德促其成长之意,又有立教师之德促其育人之蕴。立德树人导向鲜明,“立德”是前提、基础,“树人”是目标、方向。“立德”为“树人”,欲“树人”,先“立德”;欲“立德”,先立“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赋予的重要操守,筑牢德性修养,方能夯实职业根基,彰显世范效应,保障育人效果。

  立德是立职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忠诚的职业德性是教师立职之基,有忠诚才有自觉,有忠诚才有敬畏,有忠诚才有动力。要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爱岗敬业,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从事的事业来看待。唯有如此,才能祛除职业疲劳,消弭职业倦怠,产生根植于内心的职业敬畏,产生持之以恒的职业动力。从忠诚事业的情感出发,教师的精神和心灵就会充实和自信,就愿意倾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于思想深处、灵魂深处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实质上,教师源自于事业的忠诚会自然生成浓郁之爱,这份爱最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最能聚焦学生的目光,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立德是世范之源。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激励、启发和鼓舞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学生现实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的鲜活坐标,教师应该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力行师德规范,保持高尚情操,保持本色不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更是德性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一方面要靠“身正德高”发挥示范效应;另一方面还依赖于“渊博学高”涵养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紧跟教育发展的需要,紧贴学生成长的需求,勤学、善学、博学,掌握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用丰厚的知识储备自强其身,以广博的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为师为范,在春风化雨中解渴润田,于润物无声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立德是育人之本。师之无德,教之无效。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育人的主旨内涵是立德,立德方能正己,正己才能律人。教师立德树人,必须集传道、授业、解惑于一体,用高尚的人格、和蔼的态度、端庄的仪表、丰厚的学识去面对学生,培育学生良好的德性修养。“传道”是育人的核心,教师“传道”不可空泛而传,而是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多元价值观的判断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授业”是育人的关键,教师“授业”不可盲目而授,而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成长需求为导向,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和时代元素传播现代文化,运用贴近学生的话语启蒙先进思想,提高育人质量。“解惑”是育人的重点,教师“解惑”不可草率而解,而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职业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为师者只有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增强责任意识,方可“站稳三尺讲台,耕好半亩方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的贡献。(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