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三个体系”
施文军
//www.workercn.cn2015-09-29来源:中工网—《安徽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不断进行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创新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而这两个结合来自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等“三个体系”。

  第一,创新课堂教学体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打好实践教学的基础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首先要做好将理论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的工作。其重点是结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编写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课程中,并贯穿于高校整个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活动之中。其次,要做好将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工作。创新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大力推动改革创新,在教师、教材、教法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着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着力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二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师德建设作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为做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工作提供主力军和人才支撑。三要以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为突破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习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二,寻求新突破,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抓好知行转化的关键环节

  首先,开展理论课堂的实践教学。理论课堂的实践教学具有“社会进课堂”的特点,即,由师生共同对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和焦点等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与素质。这是一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实践形式。事实证明,理论课堂的实践教学,与教材和教师的讲授内容直接挂钩,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充分,形式灵活,便于组织,时空条件要求较低,教学成本相对低廉。其次,开展校园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校园实践教学,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校园环境为载体,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参加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校园实践教学是课堂实践教学的延伸,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这种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实践方式具有比较明显的隐性教育特点。最后,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教学。要在开展理论课堂和校园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精神,把社会实践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按照必修课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案,科学规划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建立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同时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按照目标、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单次、学期与年度评价相结合等原则,对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品德修养、团队协作、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约束功能,使实践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提升软实力,创新校园文化体系,拓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凸显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特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先进文化产生和传播的前沿,各种文化的碰撞和交锋显得日益激烈和明显。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过程,既是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又是在克服“多元化”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的过程。因此,校园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与创新,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呈现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过程。其次,覆盖现代互联网等新阵地,占据时代校园的制高点。以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新型媒体,凭借其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迅速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将校园文化从现实社会扩展到虚拟社会,极大丰富了文化的资源和视野。但与此同时,虚拟世界主体的自由性和隐蔽性、敌对势力价值观的渗透、色情暴力等网络垃圾的泛滥以及网络瘾君子、网络道德丧失等网络并发症的存在,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为此,高校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形成网上与网下、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合力;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使网络成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时代课堂。(作者单位: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