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后一公里”,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而且关键性的步骤。这里探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指意识形态建设中理论武装工作的“末端”,即充满着困难也更具重大意义的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肩负打通“最后一公里”艰巨使命的基层宣讲员,担任着“解释、转达、评价、导向、指点”等重要角色,如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用理论服务好基层,打通“最后一公里”,是每一个基层理论宣讲员需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不断推动理论宣传工作开创新局面。但同时要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宣传理念存在偏差、宣传内容无的放矢、宣传形式刻板单调、宣传队伍良莠不齐等,理论服务基层往往是“事倍功半”,达不到应有的实效。习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打通理论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就是要按照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变化,以改革的精神,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具体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思想上打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基层宣讲主体如果对实际问题漠不关心或对实际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片面、偏激、不正确,就会成为思想问题。思想有问题,行动就要出偏差,在“最后一公里”的“解释、转达、评价、导向、指点”上就会出现错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宣讲员应主动作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的时代意义,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发挥主渠道作用。
二、能力上打通。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基层理论宣讲员除了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外,还应提升宣讲能力,为打通“最后一公里”创造条件。一要吃透上情。把握党的大政方针、治国理念,这是最大的“上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入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是提升理论宣讲厚度的基础。二要摸透“下情”。摸透“下情”是理论宣讲能够深入浅出的前提。基层宣讲员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把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了然于胸,把群众的实话、实情、实意铭记于心,从纷繁的世相和复杂的矛盾中抓住关键、找准重点,与群众的需求对接,确定和调整理论宣讲的内容和形式。三要悟透社情。悟透社情是提升理论宣讲广度的关键。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社会矛盾复杂性加大,矛盾触及的层次性加深。基层理论宣讲员要悟透当前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突出性的问题,人们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情况的意见、看法和要求,及时为群众解疑释惑。
三、方式上打通。增强基层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必须不断创新宣讲方式,讲究宣讲艺术,研析群众的认知方式和接受能力,用鲜活的宣讲方法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一是“百姓话”说“百姓事”。用生活化的语言,说群众身边的人物、故事,将理论政策等内容转化为通俗化的道理。二是“小故事”见“大道理”。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挖掘典型的人物和事件,收集本地的历史文化、道德模范、感动人物、最美故事等,找准切入点,以小见大,突出时代主题,宣讲好“中国梦”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等理论热点,宣讲好本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决策部署。三是“微宣讲”显“大主题”。根据受众心理、特性或认知结构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地域特点、受众的生活劳作习惯及其规律,把宣讲的“大主题”分解成“微话题”,讲短话、实话、新话,突出宣讲活动的小范围、近距离、短时间,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弄堂小院、村口树下,设立短小精悍的微课堂,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地宣讲理论政策。适应信息传播的新形势、新要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改变传播状态,扩大传播范围,突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增强受众参与主动性及积极性。(作者为百色市委讲师团团长)
中国新型城镇化遐想(上) | 2014-02-18 |
学深悟透 融会贯通 示范带头 凝聚力量 | 2014-02-18 |
官兵小议:疏通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 2014-02-18 |
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 2014-02-18 |
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是感情 | 2014-02-18 |
探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新途径 | 2014-02-18 |
工运探讨:创新发展工会工作的科学指南 | 2014-02-18 |
创新发展工会工作的科学指南 | 2014-02-18 |
践行群众路线需构建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 2014-02-18 |
让“心中有党”在基层落地生根 | 2014-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