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目前看,欧美正规大学办第三年龄教育有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向第三年龄人开放大学课程。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向第三年龄人开放的课程大表,共有300多门课,人们自由选择,报名注册,按时听课,参加考试,获得学分,积累到一定分值,可拿到毕业证书。又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也是向第三年龄人开放课程。现在,55岁以上的大学生占该校学生总数的20%,60岁以上的大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
第二种形式:在校内设第三年龄老年大学。如:斯洛伐克夸美纽斯大学。1990年建立第三年龄大学,是斯洛伐克第一个办第三年龄教育的高校。该校为学员提供三年制的学习计划,与青年学生分开上课,开设32门课程,每年招生1900名。又如:西班牙格拉达那大学,为50岁以上注册学员开办三年制大专班。三年内参加660课时的听课,学完27门课程,交出论文,可以获得毕业论文。
第三种形式:在校内办自治性的学习社团。如:美国哈佛大学等高校赞助开办“退休学习学园”。这是一种自治式、会员制的退休人员学习组织。经会员讨论决定课程、教法、活动方式。辛辛那提大学所办退休学习学院,主要采取专题讲座与学员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教学,内容涵盖文学、艺术、语言、法律、历史、地理、商贸、伦理等。每讲完一个专题,学员进行讨论,不留作业,不计学分,没有考试。
向60岁以上人开放课程
国内高校谁来“吃螃蟹”
应该承认,欧美高校对于办第三年龄教育的自觉性和热情,要远高于中国高校。这种差别的存在,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国的教育体制仍纠缠于大、中、小学,严重缺乏“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
高校对于第三年龄教育究竟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欧美高校的做法对于回答这个问题应有启示。
目前,我国有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约42000所,老年人的入学率只有2.66%,发展严重不足。为了实现老年教育的科学发展,高校利用丰富教育资源普遍举办第三年龄教育,应予以倡导和促进。
笔者建议,在以下几个可能性中,寻找高校第三年龄教育发展的空间。
提倡我国高等学校普遍举办以本校退休教师和职工为基本对象、同时广泛吸收社会退休人员的老年大学。尤其是文学历史、美术艺术各科师资力量雄厚的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应该开办此种老年大学,这对于愿意学习这些课程的退休人员有更大的吸引力。我们设想,如果我国有1000所高校办第三年龄教育,每校接受1000名退休以后的人来校学习,那就解决了100万人的学习问题。
高校将自身的老年大学更名为“学院”,成为学校的二级学院。这样做,能够增强第三年龄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纳入高校教育资源的统一调配,这有利于大幅度地提高教育质量。
将学校适合第三年龄学习的课程向他们开放。选择这种学习方式的人,在学校提供的课程表中挑选课程,注册学习,完成学业,记录学分。这样做,既可以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作用,又能够满足青年时期没有得到大学学习机会的人的美好愿望。
正式开设有高校学历的第三年龄大学。现在的老年大学中,已经有学校建立了学分制,设置了毕业制度,为毕业学员举办典礼,颁发证书,受到许多退休人员的欢迎。可见,高等学校举办有学历的教育,一定会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
(作者系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
哈佛退休学习学院
同伴互学 依兴趣开课
哈佛大学退休学习学院成立于1977年,与哈佛延伸学校、哈佛暑期学校一起,隶属于哈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退休学习学院的会员35%为哈佛大学的校友,65%为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介于50岁至75岁之间。
退休学习学院采取会员制的形式,现在有560名会员。据了解,哈佛大学退休学习学院开设的课程不算学分,不用考核,但报名者需要填写申请表并通过面试后才能入学。该学院现开设65门课程,每门课的课时6周到12周不等。
哈佛大学退休学习学院采用的是“同伴学习理论”——学员本身可以成为老师。在这里,教职人员不拿薪水,也不雇佣专职的教授专家来讲课,课程不是菜单式的,而是依据学员的兴趣来开设。通过同伴相互学习,分享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与学员共同成长,让每个老年人“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现在,退休学习学院共有授课教师80人。
每个会员都可以提出想开的课程。比如,一位银行行长退休后开了一门音乐鉴赏课,他喜欢音乐,退休前一直没有时间好好钻研。现在,哈佛大学退休学习学院最资深的一名会员,已学习了30年之久,同时,他也承担了几十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有趣的是,在这些课程中,有关中国的课程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包括《汉语初级》、《二战时期的中国》、《红楼梦研究》等与中国有关的课程,一堂“西湖文化”课时长约6周的课程,内容包括中国的地理,许仙和白娘子的民间故事,苏东坡、白居易这些文人留给西湖的文化遗产等。
论文选编(三) | 2012-03-29 |
推动教育结构科学调整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 | 2012-03-29 |
强化“四个支撑”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 2012-03-29 |
浅谈如何活跃离退休职工的文化生活 | 2012-03-29 |
正确理解和大力发展终身教育 | 2012-03-29 |
别用传统思维看待慕课教育 | 2012-03-29 |
乡村儒学:重建温情的乡土中国 | 2012-03-29 |
物业管理要在社区养老上有所作为 | 2012-03-29 |
嘿,“老”同学! | 2012-03-29 |
辉煌“十二五”:我国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 2012-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