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表现与存在:语文学再出发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审视与前瞻
潘新和
//www.workercn.cn2015-12-09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阅读本位”教学范式:目的错置

  在“应付生活”本体论下,主流教学范式是“阅读本位”。语文课等于阅读课,停留于“读懂”“理解”。其错误是将阅读这一手段当作目的,使真正的目的——写作(言语“表现与存在”)边缘化、空洞化。目的错置,势必导致教学失效。

  “阅读本位”范式,以叶圣陶先生“三论”为基础。一是“根”论:“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二是“基础”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三是“独立能力、目的”论:“语文课程教学生阅读课本,通过阅读课本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这是很清楚的。”“阅读本位”范式最重要的理论支撑是“独立能力、目的”论。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先生,不但将阅读作为与写作并列的独立的能力、目的,还在一定程度上将前两论推翻了:“有人把阅读看作练习作文的手段,这也不很妥当;阅读固然有助于作文,但是练习阅读还有它本身的目的和要求。”以上三论,尤其是阅读独立能力、目的论,是“阅读本位”教学范式的理论基础。

  阅读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一种独立的能力、目的。阅读只是手段,其目的是多元的:修身养性、求知求能、休闲娱乐、炫耀学识、精神创造……如果非要说阅读的理解、读懂也是能力、目的不可的话,那只能算是以上能力、目的之下的二级、三级能力、目的。在语文教育中,阅读目的只能是指向写作(“表现与存在”)。诚如“课标”所言:“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以上其他与写作相关的阅读目的,均须为写作这一“总目的”服务,才具有语文教育效能。

  由于写作素养、难度高于阅读,如阅读是非产出性的,写作是产出性的;阅读是吸收他人情意,写作是表达自己的情意;阅读是二度创造,写作是一度创造;阅读是再造性想象,写作是创造性想象等,阅读与写作的过程、规律、方法等不一样,“阅读本位”教学未能提供培育写作素养之需,对言语创造鞭长莫及。“写作本位”则可以含蕴培育阅读素养之需;会读未必会写,会写一定会读。因此,以写作为语文课程的终极目的与具体目标,核心与龙头,以处于上位的“写作本位”(完整的表述是表现—存在本位)教学范式,取代处于下位的“阅读本位”教学范式,势必可以覆盖、统领读、听、说教学。这是由阅读、写作的内在因果、矛盾关系所决定的。

1 2 3 4 共4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