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教育扶贫,需要持续精准发力
谭敏
//www.workercn.cn2016-04-07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教育扶贫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需要持续发力、精准发力,不断缩小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差距,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计划今年全国招聘特岗教师约7万名,与2015年人数持平。新招聘的特岗教师,将优先满足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村小、教学点的教师补充需求,县城学校不再补充新的特岗教师。同时,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体音美、外语(课程)、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向本地生源倾斜。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已成社会共识。教育好一个贫困孩子,就有可能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当年因一张《我要读书》的照片而家喻户晓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如今已是一名白领。因为教育,她不仅走出农村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家庭的贫困境遇。无数和苏明娟一样的贫困地区的孩子,只有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有可能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才有可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途径。可以说,教育扶贫有可能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部分乡村在快速沦陷,农村教育问题重重。留不住老师,好老师都想方设法调进城里;教师专业不对口,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并不是玩笑;课程开不齐,音体美教学无从谈起。有条件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城镇上学,没条件的地方只能留在甚至几个年级共用一个老师的“麻雀小学”。教学质量堪忧,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因教返贫现象,新的读书无用论也开始蔓延。

  教育精准扶贫必须要找准靶向。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稳定的有质量的师资是基本保障。这不仅事关农村教育问题,也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切入点。我国从2006年正式开始实施特岗教师计划,今年已经迈入第11个年头,共有50多万名特岗教师,分赴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000多个贫困县,为3万多所农村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因为他们的到来,有效化解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学科短缺等结构性问题。“特岗教师”被称为农村教师队伍“换血的一代”。

  随着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近年来,特岗教师招聘也加大了力度,连续两年招聘人数都达到了7万名。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以扭转,特岗教师也面临着3年的服务期后人员流失的问题。

  如何让这些给农村教育带来活力和希望的特岗教师“引进来”,还能“留得住”,带动农村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呢?教育不能一直靠理想与信念来支撑。留住特岗教师,一靠制度留人。各地要确保中央政策落到实处,让服务期满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有编有岗,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城市、县镇学校教师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特岗教师。二靠待遇保障。通过逐年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师资待遇,提供必要的住房条件,让他们留下来没有生存压力,提高职业吸引力。三靠事业留人。要建立乡村学校与镇中心学校的结对帮扶与师资轮岗机制,让乡村学校的教师也能够找到职业上升的空间,实现荣誉感与责任感的平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扶贫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也非一日之功,更需要持续发力、精准发力,不断缩小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差距,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