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做好思政教育的“朋友圈”
张洪峰
//www.workercn.cn2016-04-07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在多元文化交织、各种思潮争鸣的当今社会,建设具有正能量的思政教育“朋友圈”显得尤为必要。

  随着新兴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不断革新,“朋友圈”逐渐兴起并越来越受公众的重视。最初,“朋友圈”是依托媒介渠道认识的朋友形成的社交圈,其中的人、机构、服务平台通过圈子效应的不断加强,汇聚成一股具有强大吸附力、感染力的资源,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近几年,“朋友圈”逐渐跳出媒介的虚拟性,被人们延伸和引用到经济圈、商业圈、教育圈之中,并成为实实在在的“价值共同体”,具有商业营销、信息传播、思想宣传的“强力势场”,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

  在多元文化交织、各种思潮争鸣的当今社会,建设具有正能量的思政教育“朋友圈”显得尤为必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自己的“朋友圈”,需要教育者充分布局和占据新媒体平台,整合和优化各种教育资源配置,协同各方力量,共筑思政教育价值共同体,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互联时代发挥更大作用。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教育“朋友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和实现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在思政教育“朋友圈”系统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对大众进行正面引导和外围涵养,传播正能量。

  一是主导多元价值观。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各国文化在社会转型的中国交汇与碰撞,催生出多元价值观念,对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产生影响。因此要保持足够的清醒和定力,推崇积极的思想文化内容,抵制庸俗、消极的文化渗透,着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话语体系。

  二是强化文化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不断强化思政教育传播主体的示范性作用,应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入手,深入挖掘、阐释和升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土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真正深植于思政教育“朋友圈”的文化生活中。

  三是创新引导方式。要使核心价值观在思政教育“朋友圈”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加固,应针对现代人的社交形式和接受特点,将一些现代社交媒体与传统价值观念进行有效对接,用喜闻乐见、朴实真挚的现代表达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及国家观。

  以“互联网+”思维激活思政教育“朋友圈”

  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大数据时代的醒目标签,“互联网+”分享、开放、创新的思维已深嵌于人们内心。“互联网+”的网络社区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和黏合性的特点,这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技术挑战与时代契机,它不仅加速思政教育“朋友圈”的形成,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创新力、感染力和生命力。“互联网+思政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转动思政教育“朋友圈”的润滑剂。

  把思政教育“朋友圈”建设成人文关怀的价值链接和互助信任的情感链接的“思想生态圈”。首先,要坚持“互联网+”思维,实施思政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互联网+”思维的根本是以人为本,坚持用户至上,强调用户体验。“互联网+思政教育”就是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将受教育者推崇为用户,教育供给主体、供给形式、供给内容要尽可能满足受教育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时刻关注受教育者的消费体验,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其次,要共建互联网平台,注重创新载体建设。打破传统的交流沟通方式,积极建设好互联网平台, 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交流新形态,使思政教育“朋友圈”在虚实交错的互联世界中有机互联,进而形成自己的话语权,构建互联网教育在思想领域新生态。

  再其次,要优化互联网环境,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思政教育互联网平台是开放的,会容纳社会各界的不同声音。平台讨论与社交活动既反映了大众真实的思想动态,也显现着网络环境的复杂性。要使思政教育资源从“独占”走向“开放”,不仅要整合思政教育资源结构,实现资源的均衡发展,而且要建设网络信息文化,净化网络学习空间,让思政教育更具时代特征和全局视野,担当起凝聚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力量的使命。

  以共享理念延展思政教育“朋友圈”

  共享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延展思政教育“朋友圈”的必然选择。思政教育要以实现“共享”理念为目标,从共享资源的受益范围、受益状态、创新潜力等三个发展维度出发,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发展思政教育“朋友圈”。

  一是广泛推动“朋友圈”的并联和扩展。通过打破原有“朋友圈”的独立性,推进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的系统、部门的有机联结,壮大成为新的“价值共同体”系统,让系统实现优势互补,迸发出正向的聚合效应。

  二是积极促成“朋友圈”的融合和共鸣。思政教育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在各种资源兼容并蓄的基础上,使共享资源覆盖不同的使用者,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实效性。重点是针对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资源,进行“思想生态化”的深耕细作,促成思政教育资源的交互共融,实现思政教育“朋友圈”的跨界融合。

  三是全面激发“朋友圈”的潜能和活力。共享资源不是将各个系统的资源简单地集中汇合,而是要整合为科学、合理、创新的资源系统,积极推动新系统的优化升级,注重解决思想自信和发展动力问题,兼顾解答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使思政教育资源配置效果取得新飞跃,实现思政教育的精准发声和持久发力的目标。(作者系吉林师范大学副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