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家谈
优化新闻战略布局 培养国际新闻人才
王长潇
//www.workercn.cn2016-04-07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作为国家间软实力竞争的重要一环,从战略高度优化国际新闻传播布局,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吻合,也符合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根本利益。正因为此,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三五”规划编制思路中,“新闻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程”被列为十大工程项目之一。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新闻报道随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不断发展,重点媒体海外布局规模扩大,重大国际新闻事件报道的时效性、自采率、现场到达率等不断提高。但客观而言,我国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仍处在初级阶段,在2013年因马航失联事件引发的那场持续几十天的新闻大战中,几乎所有有价值的新闻都来自英美媒体,中国媒体暴露出从关键数据挖掘、重要信息证伪,到报道筹划等多方面的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由此可见,发展国际新闻传播事业是一场事关重大的战略部署,既要考虑到整体部署、优势竞争等战略要素,又要考虑到人才培养、人员配置等细节要素。总起来看,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做好工作:

  第一,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新闻事业走向世界只是近年来的事情,而欧美媒体已纵横全球几十年。尽管中国记者参与国际采访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大部分停留在零散信息或观察层面,采访报道话语权基本被欧美媒体控制。要通过国际新闻报道增加我们的话语权,简单地“到达现场”远远不够,我们还要主动利用相关事件设置议题、引导国际舆论,精心策划报道模式以体现我国核心价值观。“媒体力量”不完全在媒体,更是国家之间、国际机构之间、媒体与非媒体组织之间的多方面有效配合,是组织机构、管理经验、信息资源等多要素的紧密配合,传媒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最终受益于国家战略部署的综合实力。

  第二,传媒组织的人才管理。国际传播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传媒组织的市场争夺战,传媒问题其实是管理问题,即市场管理和人才管理问题。传播效果优劣的直接责任似乎在于记者,但责任根源却在传媒组织的人才管理,在于传媒组织管理的战略设计。国际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对各路媒体突发事件信息获取和报道能力都是一种考验,也是对媒体组织的管理能力及综合实力的全盘检验。与国际主流媒体相比,我国媒体从竞争意识到大局筹划和行动部署都存在短板。国外媒体是营利组织,靠新闻作品获取竞争优势早已成为组织本能,而我国媒体无论是否已经转型为企业,对政府和上级的依赖心理极难消除,尤其是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急需改进。

  第三,传媒人员的综合培养。依然以马航事件为例,我国传媒人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质疑意识,事件之初,国外记者以职业的敏感不断质疑马方政府,而我国记者却选择了信任和等待;过分满足于“到达现场”,当欧美媒体采用其他战线获得信息并打造出信息链时,我们却始终停留在最粗浅的报道层面;国际事件采访经验不足,未能及时认识到马航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国际化”发生空间和影响范围;专业背景单一,我国媒体从业者整体年轻,大部分是新闻学出身,常规新闻业务采访技巧也许精通,但应对大型国际突发事件需要非常规采访手段和信息渠道时常显得力不从心。相比之下,西方记者多有熟悉的专业领域和人脉圈子和跨专业、多元化的专业背景。全媒体时代的传媒人不应仅仅具备传统的采写编评业务能力,更要有深入不同专业领域的社会活动能力。

  综上,要从战略高度部署传媒战略。首先,明确传媒组织定位,树立国际视野的战略竞争理念,以国外同行为标杆寻找差距、设立目标;其次,围绕战略目标梳理传媒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以国际化、职业化标准确立传媒人素质组合;最后,基于战略思维构建传媒人才战略管理模式,设计完整的人才获取、培养、激励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