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广西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
//www.workercn.cn2016-05-24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顺利实现国家战略、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力、保持国家经济社会强劲发展后劲的核心支撑。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落后的人才观念及滞后的人才培养、引进、管理、运用的体制机制仍然是束缚人才发展的突出障碍。贯彻落实中央今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就是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和增强人才活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努力营造好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

  一、营造好人才管理体制环境

  好的人才管理体制环境应该是尊重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规律,用人主体自主培养引进,分类管理,不搞一刀切,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近年来,我国的人才管理环境不断改善,但问题仍然突出。比如行政管理部门对各系统、各行业的用人主体干预过多,在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的行政审批手续繁琐、耗时过长、效率低下等等。要转变人才发展观念,切实改善人才管理体制环境。一是人才管理部门应切实履行简政放权的要求,减少政府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按照党政机关以及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把属于用人主体的权利还予用人主体,使用人主体真正拥有按市场要求培育、引进、管理、使用人才的自主权。二是废除“官本位”的管理体制,转变“学而优则仕”思想观念。对行政管理人才和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的管理要区别对待。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的管理,要根据其发挥作用的特点,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和条件。三是制定和完善人才管理法律法规,推进人才管理法制化,消除人才管理上存在的主观随意性。

  二、营造好人才培养支持机制环境

  改革需要政策制度支持,特别是长效机制建立。目前,我国人才的培养方向针对性不够,人才公平竞争的机制不够完善。营造自由畅通、公平公正的人才出彩环境,实现人才“高颜值”,必须营造好人才培养支持机制环境。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高校、科研院所,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计和培养方向、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适宜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及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通过协同创新平台整合同类人才队伍,形成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合力,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挖掘各类人才的潜力;通过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发挥有关单位、机构的优势,增强人才培养能力。比如,广西教育厅牵头建立的广西社会科学院与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就充分发挥了专门研究机构的人才优势。三是从根本上把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转移到能力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校企联合、产学研用结合,在实战中培养和锻造合格的专业化人才。四是打破科研经费管理的僵化模式,可按照一定比例将科研经费分为智力报偿与实际调研开支相结合,不再用党政机关管理模式管理科研人员,最大程度解放科研人员的手脚。五是破除论资排辈的选人用人机制,健全和完善人才选用竞争机制。对有能力、有培养潜质和发展潜力的年青人要早培养、早重用,使他们早成长、早发挥作用。

  三、营造好人才评价机制环境

  人才评价机制在整个人才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基础与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人才评价机制的主要问题是:用学历、职称、论文作为评价人才的硬件标准,堵塞了部分有创造力、有特殊专长的人才成长和发展之路;对评价人才的主体选择不够科学,存在外行评内行的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等等,挫伤了一些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通过探索和建立新的人才评价机制,为人才培养工作注入活力。一是评价人才的硬件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不搞“一刀切”。把学历、职称、论文等评价硬件与人才所作的实际贡献结合起来,对在某个领域作出特殊贡献的人才,破格使用、照顾他们,为他们创业、创新提供更优厚的条件和良好环境。二是评价人才的主体选择应在相关业内、领域内选择,有的还应考虑社会影响,尊重社会评价,力求评得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三是深化职称评定改革,扬长避短,实现人才价值的提升。

  四、营造好人才顺畅流动机制环境

  人才健康成长的核心在于顺畅流动。但目前,我区人才流动还存在许多的体制机制问题,突出表现为“单位人”现象,束缚了人才手脚、妨碍了人才的顺畅流动,不利于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要通过改革,让人才释放新活力。破除党政机关“特殊”观念,从企事业单位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改革完善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管理制度,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把落实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策略与人才的政治觉悟和优良品质结合起来,寻求新的社会人力资源平衡。

  五、营造好人才优先发展、创新创业的保障激励机制环境

  健全的保障激励机制将会激发更多人持续拥有干事创业的激情。近年来,我区各地积极探索绩效考核、评选先进等激励措施,调动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但支持人才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不够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人才创新创业机制不顺等问题仍然存在,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政府的投入不应遍地开花、平均用力,而应集中财力重点支持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方面。同时,引导企业、社会支持其他领域的研发。二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三是畅通科研成果转化渠道。根据《意见》精神,应赋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自主权,允许科技成果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转让转化;制定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股权期权激励政策及其他激励措施,使收入和贡献挂钩。四是理顺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人才创新创业机制,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支撑广西“十三五”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