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5月30日隆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集“科技三会”于一体,聚4000名代表于一堂,让这次会议成为共和国历史上又一次科技创新盛会。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迎接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成为各大媒体的醒目标题,也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在中国的改革发展史上,“春天”是一个内涵极为特殊和丰富的比喻。回望1978年3月的那一次全国科学大会,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邓小平同志的那句“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怎样地振聋发聩,让诸多科技工作者热泪盈眶:“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是怎样如一声春雷,激荡了科技进步的春潮:“科学的春天”是怎样发出了科技现代化的宣言,成为了鼓舞时代前进的响亮口号。
从《哥德巴赫猜想》的风靡全国,到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改变,都让后来的人看到了“科学的春天”所蕴涵的时代变革意义。这种变革,由破到立,从观念到制度,改变了整个中国对科学技术和科技工作者的认知,重新确立了他们的位置和作用。而此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是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复兴的重大命题,让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力解放,成为“春天的故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38年过去,今天中国的科技发展早已不是当年的景象。从基础科学的突破,到高端技术的研发,邓小平同志提出“占有一席之地”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从科研投入到科研队伍的规模,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也已经是世界数一数二。可我们仍然要面对这样的窘境,正视这样的短板: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的门槛上,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创新”“中国创造”的强烈需求,“赶上时代”的任务从来没有过时,“奋起直追”的使命还前所未有地繁重。
正因为如此,“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此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发人深省、启人深思。也正因为如此,“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不能用管理行政人员的办法来管理教学科研人员”,此次大会上破解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问题的要求,显得尤其激动人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是历史昭示的铁律,也是指引未来的方向。从当年的“科学的春天”开始,“改革”和“创新”就一直是密不可分两个词。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今天我们迎来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既是又一个响亮的号角,也是又一次改革的出发。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 | 2014-06-10 |
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 | 2014-06-10 |
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 | 2014-06-10 |
任仲平: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 | 2014-06-10 |
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 | 2014-06-10 |
全面理解并科学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2014-06-10 |
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 | 2014-06-10 |
春天里,我们和时代一起前行 | 2014-06-10 |
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阔步前行 | 2014-06-10 |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 2014-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