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师生关系中的“假定”律
石文龙
//www.workercn.cn2016-06-1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教育规律与教学质量问题是个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深入的过程,关于对教育规律认识与教学质量的优化问题,教育专家已经提出了很多理论、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教育中的假定律值得重视。

  假定即假设,所有教学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习与教育可以使人趋于至善。在这一前提之下,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基本假定,这就是假定所有的学生都是积极肯学并且能够学有所成的。这一假定又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学习中每个同学都是一心向学的,而且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能学有所成;二是在学术人格与品质的发展方面,每个同学都是积极向上的,并最终能够成为将来为社会所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之所以说这只是一个假定,因为这一假定并不是客观事实,一些学生可能在尚未踏入校门之时就无心向学,甚至干脆就是想混个文凭。其行为表现常常是该同学来上课的第一天,就想知道这门课程最终怎么考试、有没有期中考试等与考试得分直接相关的事情。极个别同学则希望老师上课最好只讲讲故事、说说笑话……总之,所有这些因素,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将其忽略,而当作这些学生与绝大多数好学上进的学生一样,也具有充分的潜在学习能力与上进心等。以此假定来改善自己的教学心态,进而提升自己的工作状态。促使自己在教学中积极改善教学方法与技术,改善教学的环境。这些方法包括抓住学生群中的绝大部分并通过该绝大部分来带动该一小部分,同时对该学生个体身上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优点加以挖掘并且将其扩大化。

  这一假定律对教育而言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强化老师教学的信心。教育中的教与学是两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两者都属于艰苦的任务,这样的假定有利于老师带动学生努力去“化苦为乐”。在这一信念驱使下,能使老师更乐于认真备课,更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同时也督促教师对课堂纪律、课程考核予以极大的关注,而不是敷衍了事。老师的行为举止会根本上影响、带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热情。其次,这个假定也一定程度上会强化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当学生也坚信自己可以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时,就能坚定自己的学习动力;再次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心态。而且,课堂教学中的假定律也以另一种方式深刻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假定律的科学性在于,它把一个现象极端化、纯粹化,以作为人们行为方式的选择之一。就如同不论是“人性善”与“人心恶”的假定都是绝对肯定了一个方面的因素,绝对否定了另一方面的因素。教学中的假定律同样使得问题变得更加纯粹,从而简化了对人们的行为动机、心理等诸多复杂因素,使得对人的不确定的因素得到固化。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假定,正当的假设也是理性社会与理性生活所必需的。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本身也是虚与实、确定与不确定、真实与假定的统一。正视与关注这一假定并较好地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来,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与工作质量。当前,关于教育中的假定律基本上还未被重视,发掘与弘扬这一假定,应会起到较大作用。(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