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211”“985”工程的实施大大缩小了我国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们对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理解和认知还比较肤浅。在谈及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时,我们的观测点往往是办学经费、科研能力,是SCI、EI、ESI等“量化”的各种排行榜的指标,而处于高等教育基础和关键地位的本科教育却被忽视乃至边缘化,使得我们总是以急以求成的心态追求一流之“形”而不及其“魂”。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明确指出,“两个一流”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要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这引发了近期以来对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地位、内涵、价值的重新审视,使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得到再重视、理论研讨得以再深入、实践有了新推进。这也是对我国不少高校长期以来重科研轻教学、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教育等不良倾向的一次理性反省和正确回归,是一流大学建设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本科教育是“两个一流”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不仅仅因为本科生在数量上是主体,也不仅仅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处于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十分重要的是:处于“青年期”的这些学生具有特定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这一时期是他们走向成熟、形成将在许多方面会影响其一生的核心素质的关键时期。
按照我国的学制,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状态处于由生长发育期进入到生长稳定期,大脑发育渐趋成熟,认知水平和观察能力达到较高程度,记忆力处于最佳状态,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新性大大增强,思维的深度、广度、灵活性和辩证性显著提高,个性心理品质趋于稳定。与此同时,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走向成熟。可以说,大学阶段是他们步入社会前,集中、系统、全面学习知识的最后阶段,也是他们人生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育素质的最佳时期,是人生“指数式成长期”的最后阶段,用经济学的语言说,这是边际效益最大的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有些方面以后很难补上。正如一位教育名人所言,应当按照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去规定教学的过程和阶段,选择教的手段和方法。充分认识这一点,让处于“青年期”的学生们达成最大程度的发展,正是本科教育的责任所在、价值所在,也是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的根源所在。当然,在这个意义上说,对同处于“青年期”的所有学生的教育,包括本科和专科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在高职高专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终身学习正成为现实的今天,更是如此。
正因为此,准确认识与科学把握处于“青年期”的中国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是提高教学水平、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前提。那些脱离学生特点和需求的举措,不管动机多么良好,也不管是从哪个先进的地方搬来的,都是很难奏效的。
为此,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与发展规律,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细落实的基础。
要关注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动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以及就业形势的复杂变化等,学生的学习动机受个人志趣、学习态度、现实需求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关注学生的学习,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既要为学生成长提供不断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也要因势利导,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结合起来,使他们与社会要求相适应、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动机成为学习的主导性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充分彰显。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提高教学水平、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要研究新时期学生的学习模式。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乃至思维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学校、课堂等学习环境因信息技术的植入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它在丰富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在挑战传统大学的知识权威。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土著族”,受网络影响大,对网络依赖强。他们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当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无法回答、老师讲述的知识不能满足需求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搜索引擎,甚至有学生戏称,最好的老师是“度娘”。但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也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碎片化阅读导致学生思维专注力的下降,过长时间的人机对话导致人际关系的淡漠,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求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突破,使“先进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成为现实,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研究的现实问题。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迫切需要研究新媒体背景下适宜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学习环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提高学生个体及整体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要研究学生学习的适切的知识构成。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它既要传授本专业领域的系统知识,也要为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同时,专业教育还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它要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的学生。因此,如何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教学内容,构建先进的课程体系,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改革往往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国外一流大学特别重视本科教育的基础性,高度重视本科生基础素质的培养,他们专业教育的基础一般比较宽泛,专业本身的弹性比较大,值得我们借鉴。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还需要把学校的科研优势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前沿知识的更新不断调整完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专业实际,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大学是学知识、长能力、育素质的地方,是让学生成长的地方,大学的根本是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的学习,引领学生的全面成长,是办好一流本科教育的灵魂。(作者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授)
我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 2014-01-13 |
我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 2014-01-13 |
高等教育要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 2014-01-13 |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高等教育亟待转变发... | 2014-01-13 |
大学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科建设上 | 2014-01-13 |
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 | 2014-01-13 |
坚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道路自信 | 2014-01-13 |
重塑教育理念 回归教育价值 | 2014-01-13 |
用学科高峰带动高校进入世界一流 | 2014-01-13 |
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 | 2014-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