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直面现实问题 创新社科研究
韦汉吉
//www.workercn.cn2016-07-26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哲学社会科学所面对复杂的人类社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当下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不应停留于概念的塑造或者话语的批判之上,而是应在推动社会的实质进步上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门哲学社会科学要更加广泛地嵌入现实的社会公共空间,并在现实生活之中直面“真问题”,及时分析和解决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如此,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回应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诉求,获得生机与活力。

  一是直面当下的“真问题”。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会有理论的创新,甚至可以说没有问题意识的理论生产是缺乏实质意义的。但是,理论研究的各种问题,未必就是“真问题”。中世纪的哲学家们曾经关注和讨论过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的“问题”。今天,也还存在不少脱离人民性和时代性的问题研究。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导向,要坚持正确和科学的价值指引,不能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进行漫无目的或虚情假意的研究分析。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不能仅仅是移植西方的“术语”或者创设一种话语,而是要认真研究解决当下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诸如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腐败现象严重、社会阶层固化、环境污染恶化等已经严重影响社会健康发展与和谐稳定的问题。着力研究和解决这些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应当成为目前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

  二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哲学社会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重要的理论贡献。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针对现实问题“对症下药”。但是,一些理论工作者热衷于“术语”移植,盛行“言必称希腊”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表明,哲学社会科学不能离开中国的现实,不能脱离中国经验。只有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中进行提炼升华,才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所面对的问题具有中国特性,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应当具有中国风格。文化“软实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能否提供以及提供多少、提供怎样的价值,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就是解决中国当下的“真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

  三是以问题导向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创新发展,并不是单纯依靠理论自身内部的孕育和创造就可以达到,必须通过面对和解决当下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而获得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除了对理论自身的逻辑发展进行研究阐释,还要更加注重面对和解决当代重大的现实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时代的课题,不能回应人民的诉求,理论将无法获得现实的生命力。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价值指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的建设,都不能离开当代重大的现实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作为依托。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同时也是推动各门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