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行动纲领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
//www.workercn.cn2016-08-01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是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快建成社科强省的行动指南。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处于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是哲学社会科学之幸,更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之责。伟大的时代需要理论和思想引领,也一定能产生伟大的理论和思想。“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习近平总书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保持繁荣发展良好态势,但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两种价值观的斗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任务,探索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效途径;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是哲学社会科学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回应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从人民群众鲜活的创造中发掘思想智慧、提出真知灼见。要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与人民同行,为增进民生福祉出谋划策;与时代共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集思广益,推出更多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坚持以中国实际为研究起点。哲学社会科学是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联系中国实际提出主体性、原创性理论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从实践中获取理论创新源泉和动力,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并在此过程中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推陈出新,从国外一切有益的学术思想和各国多彩文明中吸收养分、去芜存菁,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要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建设和创新,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和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要大力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全面提升湖北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实力,努力建成社科强省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我们从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启航,共同抒写社科强省新华章。建设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提升湖北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价值引领能力、理论学术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与湖北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格局,是责无旁贷的使命,是时不我待的责任。

  要把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思想理论工作“四大平台”作用,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要把实施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作为重点举措,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创新。推进学科体系创新,建设一批具有原创能力和支撑作用的基础理论学科、具有较强优势和对策研究能力的应用学科、立足学术前沿注重前瞻研究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一批湖北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围绕国家和湖北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推出系列精品力作,包括有全国影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有重要文化传承价值的荆楚文化学术研究成果和有重大决策参考价值的应用对策成果;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推动形成优良学风,培育良好学术生态,营造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各方力量协同推进。要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律,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要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充分调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自觉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执笔:袁北星)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