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为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环境。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并且师生关系对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重塑互联网时代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互联网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在坚守育人为本的基础上,借助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创新师生交流互动平台,拓展师生交流互动形式,强化师生关系的育人功能,培养能够胜任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坚守育人为本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坚守育人为本是建构互联网时代师生关系的根本原则。师生关系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本在于育人。这一基本坚守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农业时代如此,在工业时代如此,在互联网时代亦是如此。其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师生互相尊重,平等对话;第二,互联网技术应当为师生所用,为育人活动服务,以育人为目的。
首先,师生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人际关系,平等与互相尊重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遵循平等与互相尊重的基本准则。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摒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陈旧观念,在平等交流对话中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成才。同样,学生也必须尊重教师。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创新速度不断加快,新旧知识交替的周期大大缩短,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及渠道不断多元化,从而学生的知识视野可能比教师更为宽广。但即便如此,学生也不应该因此而不尊重教师。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从而,互相尊重、平等对话也是互联网时代师生关系和谐的基本准则。
第二,互联网技术应当为师生所用,为育人活动服务,以育人为目的。互联网时代的师生关系虽然有别于其他时代,但是不论互联网时代有何新变化,也不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如何发展,一切都应以育人为目的。并且,“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人、敬畏人,人是推动一切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所以,在师生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发展成果应该被用来建构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更好地服务于育人活动,实现育人目的。
创新师生互动平台与方式 强化育人功能
师生交流互动是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师生交流互动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建构,进而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坚守育人为本这一根本原则的基础上,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搭建多维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创新师生交流互动方式,进一步强化师生关系的育人功能。
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的契机。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以创新为主题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不再是仅仅懂得如何记住知识的人才,而是要求学生具有优秀的综合素养,要求学生具备问题识别和问题解决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帮助学生不断地发现自我,帮助学生形成探究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
在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至关重要。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强调学生为中心或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活动都是具有局限性的。教育活动中,师生的交流互动才是推进教学相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识别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孔子所采取的与学生对话式的教学法、宋代书院中师生辩论互动的教学方式,以及产生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等等,其精髓都在于师生的交流互动。所以,互联网时代更需要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师生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互联网时代的师生交流互动较少地受到时空的限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师生的交流互动形式更为灵活,师生交流互动平台更为多样化。所以,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单一的以第一课堂为主要的师生交流平台的局面,拓展和打造多维的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创新师生交流互动的形式。如进一步探索导师制度、设立师生科研项目、鼓励师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小型研讨会、建立各种网络师生交流互动平台等。
从而,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培养更需要强化师生的交流互动,同时,互联网时代也为师生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所以,互联网时代要创新师生交流互动方式,建立多维的师生互动平台,实现良好的师生交流互动。并且,良好的师生交流互动,也可以很好地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与误解,减少各种师生之间的矛盾,这对于和谐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升育人质量 培养创新型人才
坚守育人为本,以强化师生交流互动为重要内容所建构的新型师生关系,应以提升育人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和使命,这既是互联网时代为教育活动所带来的契机,也是互联网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已有研究表明,教育活动应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投入是高校提升育人质量的根本所在。外在的硬件资源以及课程教学等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投入才能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是学生自身学习信念与学校资源供给、人才培养平台等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师生交流互动是连接学生自身学习投入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重要纽带。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纽带更为多维与多样,更为灵活,从而使得学生学习投入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也更为紧密,有助于使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通过多维多样的师生交流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于自身的学习信念与成长成才信念,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只有形成了个性化的学习信念与成长成才目标,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才能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和精神。所以,师生交流互动是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形成个性化发展信念,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维多样的师生交流互动,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和人才培养平台,帮助学生培育个性化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课堂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虽然为学生知识的记忆和获取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对于学生价值观、能力的形成则作用有限,并且班级授课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慕课”“翻转课堂”等冲击着传统的课程教学,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此外,各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科研项目、实习实训、学术交流、跨学科交流研讨等各种学习资源和机会。并且,现在各种商业化的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平台等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学生可以选择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越来越丰富。所以,通过多维多样的师生交流互动,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和人才培养平台,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能力结构以及综合素养,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不论是从学生个体,还是从学生群体,都将有助于创新个体以及创新团队的培养和形成。
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鼓励与引导师生交流互动,深化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重视师生互动在学生学习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强化师生交流互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真正地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从愿景变为现实,实现中国的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为天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对国际视野下上海浦江文化发展的思考 | 2014-01-09 |
如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 2014-01-09 |
理工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审美素养 | 2014-01-09 |
当社会不再旁观,教育怎么办 | 2014-01-09 |
善于从战例中汲取制胜灵感 | 2014-01-09 |
《劳动铸就中国梦》研讨会发言摘编 | 2014-01-09 |
天下人格与天地人格 | 2014-01-09 |
德育与孩子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 2014-01-09 |
提倡“大文学”教育 | 2014-01-09 |
“教”“学”三变 | 2014-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