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去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一年来,文艺工作者纷纷深入扶贫一线,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以优秀作品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今天我们邀请三位代表委员展开圆桌对话交流。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7%。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八洞村百姓收入增加,村容村貌变化,已经成为全省文明村和旅游定点村。2016年,十八洞村实现整村脱贫。图为十八洞村村民表演节目《美丽名片》。刘振军摄/光明图片
嘉宾:
潘鲁生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
欧阳黔森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
李掖平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1.用优秀作品回报沃土、回馈人民
主持人:这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文艺领域呈现了哪些新气象?
潘鲁生:这一年来,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而不断探索。从2019年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作品展来看,很多创作者已经不满足于设计的“应用性”层面,更注重艺术与设计背后的精神价值,特别是关注传统本体价值和文化引领。很多优秀设计作品广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承民族民间不息的造物文脉和造物思想,蕴含心手相传的情感温度,饱含生活与技术、创意与设计的智慧,加深了对自然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文化习俗再认识,已成为文化资源转化和文化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于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话语发挥了积极作用。
欧阳黔森:这一年来,文艺工作者牢记嘱托,深入到田园地边、边防哨所和扶贫一线,用优秀作品回报沃土、回馈人民。以我所在的贵州省文联为例,我们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真正贯彻到了文联工作的方方面面,让贵州有了影视艺术、视觉艺术、舞台艺术、民间艺术的百花齐放,有了一支优秀的文艺黔军。
李掖平:梳理一下文艺界一年来的工作收获,是令人欣慰的。以2019年的文学创作为例,堪称生机勃勃成绩斐然。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主题意向丰富多彩,或重述红色革命历史,或还原古老的乡土民俗,或记录脱贫致富的农村变迁,或描写日常生活中人性的善与美,都能将历史与现实、世态与人心较妥帖地缝合在一起,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技法的交融互渗之间,热切地记录着社会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姿态和精进不息的心魂,生动刻画了伟大变革时代华夏儿女齐心协力奔小康的民族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