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文教

明朝是如何保卫台湾的

张雷刚
2020-06-22 11:04:44  来源:学习时报

        (三)

        从洪武建国到万历末年,200多年的抗击外来侵略,明朝始终付出巨大的努力保卫台湾。而在大明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台湾却进入了一个形势复杂的时期。

        天启三年(1622年),荷兰司令官雷尔生率领8艘军舰卷土重来,侵占澎湖,于岛上构建棱堡。天启四年(1624年),明水师在澎湖海域集结一万兵力,战舰200艘,由福建巡抚南居益亲自督战,大军分三路齐进。荷兰人意识到凭借不足千人的力量无法与明军抗衡,便主动退出澎湖,远遁台湾占据大员(今台南安平一带),于沙洲之上营造堡垒,是为日后闻名的热兰遮城的雏形,开启了对台殖民历史。天启五年(1625年),为强化管治,明朝决定增强澎湖的防御力量,“筑城于澎湖,设游击一,把总二,统兵三千,筑炮台以守”。

        就在荷兰殖民者占据大员的同一年,福建漳州人颜思齐也来到台湾。颜思齐长期在日本从事贸易,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私人武装,他在日本与杨天生、陈衷纪、郑芝龙等28人拜盟为兄弟,并谋划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在日本建立政权,接受明朝册封。但举事前夕,消息泄露,幕府遣兵搜捕,颜思齐率众分乘13艘船逃至台湾。

        颜思齐入台后,定下了稳固台湾基地、扩展海上贸易的发展方略。一方面,颜思齐以怀柔亲善团结当地少数民族并教授其先进的农业技术,亲自拜访各部族首领,与各部划地而居,和平共处。另一方面,颜思齐从沿海地区招募大量同胞,赴台湾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得台湾大片土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因垦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颜思齐便选拔具有航海经验的漳、泉人士,成立商贸船队,利用台湾有利的地理位置,与祖国大陆和周边列国开展海上贸易。在颜思齐的带动与帮助下,福建沿海地区开启了大规模移民台湾的历史序幕,有力促进了台湾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颜思齐也因此被后世誉为“开台王”。

        当荷兰人在台南地区不断扩张势力范围时,颜思齐也在努力地壮大着自己,双方一南一北保持着暂时的和平。与荷兰人不同,颜思齐开拓台湾是将自己立足于台湾、根植于台湾,他有效震慑了荷兰殖民者的称霸野心,在很大程度上保卫了台湾领土不被吞并,保护了大部分台湾民众免受侵略者欺凌。

        但是天启五年(1625年),颜思齐染病,英年早逝,他临终前召集众人,告曰:“不佞与公等共事二载,本期建功立业,扬中国声名。今壮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继起。”临终之际,颜思齐始终念念不忘祖国故土。颜思齐墓今位于台湾嘉义县之山巅,登高眺望,海峡对岸就是他的故乡漳州。

        颜思齐去世后,郑芝龙被公举为新的首领,他承袭了颜思齐的开台策略,继续致力于台湾开发。郑芝龙在沿海地区大量招募流民,为他们出钱购买农资,派船一并运往台湾,令其开荒拓土,并且正式在台建立农业税收制度。除了在台湾辟土征税,郑芝龙还大力拓展海上贸易,将台湾作为一个海上贸易的据点融入到世界航贸体系中,使得台湾第一次赶上了大航海时代的步伐。

        在郑芝龙的开发下,台湾呈现出了初步的繁荣,尤其他所拥有的强大海军,始终有力地抗衡着荷兰殖民者。此时,明朝有意招抚郑芝龙使其成为朝廷的海上力量,为大明镇守海疆,保卫海岛。而郑芝龙也表示将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泉州太守王猷遣人招抚,郑芝龙遂率所部降于督师熊文灿,朝廷授其海防游击。郑芝龙由此成为明朝正式官员,坐镇福建沿海,肩负起保卫台海的使命。

        崇祯六年(1633年),荷兰新任台湾长官普特曼斯为独占台澎,垄断海上商路,逼迫明朝开放自由贸易,勾结海盗势力刘香对明朝军队不宣而战。时任福建巡抚邹维琏大集舟师,以郑芝龙为先锋主动发起对刘、荷联军的台澎保卫战。郑芝龙率军从漳州誓师出发,分别在澎湖遭遇战和金门料罗湾追击战中大败敌军。史书载之:“时豫章邹维琏抚闽,荷兰犯岛,琏拜芝龙为将。芝龙募龙溪人郭任功率十余人夜泅荷兰船尾,潜入焚之。”经此一战,刘香临阵败逃,普特曼斯狼狈退回台湾据点。邹维琏在《奉剿红夷报捷疏》中称:此次大战创下数十年来未有之大捷,“生擒夷酋一伪王、夷党数头目,烧沉夷众数千计,生擒夷众一百一十八名,馘斩夷级二十颗,烧夷夹版巨舰五只,夺夷夹版巨舰一只,击破夷贼小舟五十余只”。在郑芝龙的军事高压下,继郑和之后,明朝政府再度掌握了海洋的发言权。自崇祯七年(1634年)起,台湾海域的海寇活动逐渐销声匿迹。自此,海波不扬,海峡两岸人民得以平安出海。

1 2 3 共3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