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文教

促进儿童与自然建立“亲属关系”

洪秋芸
2020-09-13 13:06:36  来源:中国教育报

  当今世界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是引导人们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看待世界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在幼儿园层面,环境的改进和课程的变革是影响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栏目将刊发相关文章,以期引发幼儿园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如何落地的思考。 ——编者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再次敲响了“善待自然”的生态警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的理念早已在国内外的国家纲领性文件中,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实施和能力建设而被多次重申。

  我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强调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并指出提高生态文明意识要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从家庭、学校教育抓起。北美环境教育联盟(NAAEE)也指出,幼儿环境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儿童与自然之间建立联系,希望人类要把道德良知和责任义务扩展到自然界中。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需形成与自然建立起“亲属关系”(Kinship)的生态观,这对实现儿童早期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用“亲属关系”保障大自然的权利

  自然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福禄贝尔认为,幼儿园一定要有一个可供儿童自由探寻花草、饲养小动物的实体性花园,因为这将更容易引领幼儿朝爱与感激方向发展。美国学者察尔斯(Charles)也认为,当儿童经常以“亲力亲为”的方式接触大自然时,就能为其带来减压、提高学习效果,增加对生物的关爱和对同龄人更友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提高进入小学的准备度。幼儿天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具有应对和解决环境中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教育不仅为早期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起点,也给幼儿打开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其影响力的机会之窗。

  用“亲属关系”保障大自然的权利。此次疫情再次证明了人类把自然置于被支配、被统治地位所带来的灾难,也是大自然对人类应给予其生存权利的诉求。美国生态学家纳什(Nash)认为,尊重大自然意味着要给予所有生物实现其潜能的相同机会。这些大自然的权利是人类作为自然唯一的道德代理人应予以尊重和捍卫的。人类与自然建立“亲属关系”,是保障大自然的权利的前提,也是衡量人类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有道德的人的标准。

  帮助儿童与自然建立“亲属关系”

  人类发轫于自然,也发展于自然。如杜威所言,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共同生活的,这环境不是非必要的随机环境,而是人类发展的资源与媒介。亲近自然并不只是意味着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使用天然物品等教育实践,而是意味着幼儿园须以有意义和真实的方式,来帮助儿童与自然建立起“亲属关系”的一种教育实践。

  在促进儿童与自然建立关系的教育实践中,澳大利亚学者朱莉(Julie)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关爱原则,从教师需要认同幼儿有关怀他者的能力出发,并适时通过赞赏来强化幼儿守护和关爱自然的行为。二是倾听原则,从教师需要重视并尊重幼儿在参与自然教育决策的话语权出发,把倾听看作是一种“欢迎”的形式,因为“欢迎式”的倾听会引导幼儿参与实际行动。三是参与原则,从教师需要为儿童提供参与解决有关自然保护的机会出发,引领家庭、社区共同参与自然教育。四是希望原则,从教师需要赋予幼儿采取保护自然的行动权利出发,给予他们信心去面对环境问题,帮助幼儿学会忍耐与坚持,展望未来的美好。在幼儿园自然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希望感尤为重要,它是持续增进幼儿与自然建立“亲属关系”的活性成分。

  多路径增强儿童与自然的亲密度

  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关爱,是建立在与环境进行亲密互动的基础上的。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路径来帮助儿童与自然建立更亲密的“亲属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幼儿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天生的连通性和依恋感。教师可通过户外散步与探索活动,发展幼儿对大自然的归属感和依恋感,这是促进幼儿与自然建立关系最基本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此外,可在日常生活中践行“4R”环保原则,即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减少(Reduce)、修复(Repair)。如庆生时,谢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用实际行动来减轻地球负担,明白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地球来养护,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为促进地球更健康作出贡献。

  在主题活动中体悟。儿童性本善,视万物皆需被珍爱。如在“种菜”主题活动中,幼儿目睹辛苦种的菜被蜗牛吃掉,也对它毫无敌意。幼儿亲力亲为帮拥挤在一起的小菜苗“搬家”,以及为死去的菜虫举行“葬礼”等行为,进一步帮助幼儿体悟到万物皆有生存权,应给予与人类生命一样的重视与尊重。可见,当幼儿亲自参与照顾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时,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就能转化为对自然的关怀和保护的行动,他们也就更容易朝向爱与仁慈的情操发展。

  在自然项目活动中升华。在带领幼儿进入自然环境探索之前,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以及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如教导幼儿在野外不小心被树枝划伤、跌倒擦伤时如何进行自救;通过游戏方式,让幼儿掌握在野外遇到野蜂、蛇或迷路时的应对技能。此外,在户外探索活动中,可帮助幼儿提升户外观察与记录技能,如学习使用望远镜或相机等观察设备来“捕捉”大自然的奥秘,以免对动植物造成伤害;践行与自然物互动的伦理,如温柔而尊重地对待动植物等。教师还可引领幼儿通过制作图书、搭建自然环境模型等方式,向他人分享与自然建立关系的经历,进一步增强幼儿对自然的守护意识和责任感。

  在家园共育中推进。成人的言行和价值观也会间接影响儿童的生态观。因此,幼儿园对教师的生态意识的培养与提升不容忽视。家长是幼儿园进行儿童早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可通过举办与环保教育相关的亲子工作坊、讲座等方式,来引领家长参与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合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

  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家庭、教育工作者和社区相关人士应采取行动,加强幼儿与自然的联系,并将自然教育充分地、循序渐进地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教育中。虽然这一过程需要时间,但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将是变革性和持久的。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