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沙拉夫:“一带一路”的倡议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首先是阿中双方的外交政策。双方在外交政策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双方均致力于实现国内的稳定与发展,致力于发展国际合作,遵循睦邻友好的政策和和平共处的原则。此外,中国和阿拉伯各国均处于全球化的进程中,契合点颇多,这种相似催生了第二个层次的合作,即阿中合作论坛的举办。在论坛框架下,文明间经常对话,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第三个层次是“一带一路”的建设。阿拉伯各国都是重要的中转站,地缘优势明显,因而对“一带一路”有极大的需求潜力,阿中双方都可从“一带一路”中受益。
穆阿里米:如今,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国有责任保障世界的贫富均衡,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正是一个良好的范式,是一条真正的“人文之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利益。赚钱并不是国际贸易的唯一目的,各国更应该通过贸易建立一种人文关系,找到利益的契合点,关注不发达国家的关切,而这也恰恰是当前国际贸易中缺乏的人文价值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将使中国同亚洲、欧洲全面连通,我们将全力支持这一倡议的落实。
张明:从能源合作看,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将达到7.4亿吨,其中5.4亿吨需进口。中阿作为彼此最大的原油供应地和消费市场,进一步加强能源战略合作有利于保障双方能源生产和消费安全,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看,阿拉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接近全球1/5。中国在轨道交通、电力、通信、港口、电子信息、民用核能等众多领域的设备技术水平、建设运营能力都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双方合作有利于阿方获得优质的基础设施和高质量的工程技术水平。阿拉伯国家拥有连通欧非的区位优势、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和巨大的人口红利。三大优势汇集一身,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中方愿与阿拉伯国家一起,把这些潜在优势转化成中阿经济增长的共同推动力。
杨福昌:“一带一路”作为重要战略构想,得到众多国家的支持,前途光明,但也需要中阿双方群策群力,为其制定良性机制。中阿关系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必会发展得更好,原因有三:第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第二,阿拉伯国家部分地区经历多年动荡,需要恢复各项经济发展,中国能为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援助。第三,阿拉伯国家现在的政策是“向东看”,中国则是在“向西进”,双方方向契合,为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在对外援助方面,一向开放务实,遵从平等互利的原则,帮助对方独立发展,援助过程中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干涉主权,绝不提让对方感到为难的问题。中国将成为阿拉伯国家最好的合作伙伴,中阿合作必将更上层楼。
中阿不仅要拓展合作、加强经验共享与人文交流,还要找好能源与非能源、经济与人文之间的平衡,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
沙拉夫:要实现互利共赢就需要实现经济、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公正与公平的发展,而实现这一发展则需要双方对以下优劣势具有清醒认识:首先,要重视发展与消灭恐怖主义之间的关系,应认识到,实现发展是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其次,应意识到,业已实现的发展是一种尚不平衡的发展,而这种不平衡在产业与区域等层面均有体现。第三,“一带一路”途经多国,在寻求发展的同时应充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第四,阿拉伯各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处于中西方交流的中转站,地缘优势明显,自然、人力资源丰富。中国的资本充足,这有利于双方间的交流互通,也有利于阿拉伯各国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中阿人民和睦友好,阿拉伯人对中国人的接受度普遍较高,两种文明也具备共同的价值观,可以和平共处。此外,双方在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也具备巨大潜力。我所指的基础设施又分为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两个层面,硬件层面包括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后勤、服务及自贸区等领域,相对容易实现;而软件层面的基础设施,也就是价值观基础设施,则包括立法、政策、措施等,相对较难实现,需要双方不断加强沟通。
曹甲昌:对于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我有以下建议:第一,扩展合作,除了传统经贸领域外,制造业、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也要进一步扩展,促进各产业领域间更好的联动,全方位构建和平与发展。第二,发挥集体合作平台作用,深化利益合作。中阿合作论坛、中阿联合商会理事会已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间积极规划,明确各国自身发展目标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共同推动重点项目。再次,加快、加强区域合作,加强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成员国之间的协同合作。第三,加强经验共享,人文交流。互相间派出更多的留学生,举办更多的论坛促进民间与官方的交流。阿方举行更多的文化、贸易推介会,充分对话,充分交流;中方提供人才输出、职业教育、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分享。
邹逸桥:为推动与阿拉伯国家的“五通”建设,我们愿与阿拉伯国家一道,以能源合作为重要概念,在以下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一是深化中阿能源战略合作关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阿拉伯国家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而且还有重要的能源战略通道,中阿能源合作在世界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阿拉伯国家地区的资金援建乃至人员与技术的输出,都至关重要。我们愿意与阿拉伯国家联盟建立能源战略合作关系,本着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方针,不断提高中阿合作的水平。
二是加强能源领域的全方位务实合作。中国的能源技术、装备、资金等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具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与潜力。中国将继续秉承“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鼓励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支持中国企业与阿拉伯国家在石油领域、核能利用,以及太阳能、风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以战略研究、布局为重点,推动实施可再生能源领域方面的重大项目,引领中阿能源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三是发挥中阿能源合作大会的积极作用。中阿能源合作大会为中阿能源合作的推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中阿在能源合作建设方面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李立言:古丝绸之路是一条经济之路、文化之路、友谊之路与民心互通之路。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更是要呼吁文化先行,通过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文化交流合作有助于“一带一路”的推动发展,有助于夯实沿线国家的民意基础。“一带一路”的提出,对中阿国家文化交流事业而言,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西部地区在丝绸之路的历史上,一直处于连接中外的重要枢纽位置,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有着特殊的人文历史地位。中国将在现有的政策下,支持丝路沿线阿拉伯国家主动加入“一带一路”,并在中阿关系发展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文化部将充分挖掘“一带一路”的文化遗产,引导更多的民间力量加入“一带一路”文化活动,支持丝路沿线阿拉伯国家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此外,还将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智慧,群策群力,通过研讨会、专题调研组的形式,为进一步推进文化合作提供智力支持。我们还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各类文化企业的积极性,分国家分地区进行文化商业活动。我们还将与各部门合作,充分发挥中阿论坛的框架性作用,建立和完善新的中阿合作机制。
穆罕默德:如今,“一带一路”有着良好的基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第一欧亚大陆桥、泛西伯利亚铁路已建成。然而,由于路轨的差异,区域内统一的铁路网尚未形成。我们有必要建成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对该项目进行探讨,并用充分的时间对整个项目进行整体规划。此外,还需要为项目融资,我们此前也探讨过建立一个亚洲融资银行为项目融资的可行性。这一项目将惠及区域内所有国家,因此,关于这一项目的讨论不应仅限于双边层面,而应将地区所有重要力量纳入讨论范围,亚信是探讨这一问题的良好平台。
此外,这一项目并非一个纯粹的经济项目,也涉及政治。如果不解决地区问题、地区冲突,就无法实现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也就无法建成一个涵盖全区域的铁路网。和平与稳定是项目实现的必要前提。举例来说,如果不实现叙利亚、伊拉克的和平与稳定,没有海湾各国的团结,铁路就无法延伸至这些地区。因此,我认为,这一倡议必须兼顾政治与经济利益,这关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阿拉伯各国都非常希望能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各国十分重视中方提出的这一倡议,也纷纷开始为之努力。以科威特为例,科威特已在筹建“丝绸之城”,并在科威特与伊朗边境地区建立一个250平方公里的自贸区,通过大桥与“丝绸之城”连通。该项目计划容纳80万人口,投资930亿美元,将在25年内建成。
(本报记者韩晓明、王晓越、冯雪珺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