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年来,周边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外交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以“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核心的周边外交战略新构想和新理念日渐清晰。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推进新丝绸之路建设的进程中,应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贸易、金融、市场、货币、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共赢,最终形成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和支撑
“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新时期我国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巩固和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应该看到,“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所谓“命运”,包括双方过往历史的共同经历和未来发展的共同追求,“共同体”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安全、文化等领域。而“一带一路”强调的是“互联互通”,主要内容是“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突出务实合作和项目合作。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路径和支撑、桥梁和纽带,而命运共同体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宗旨和发展方向。“一带一路”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兼容的历史传统,同时也吸纳了亚洲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国加快与周边国家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现实需求。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为“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路径和战略支撑,也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体体现。
从西南方向来看,中国与周边的东南亚、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国家之间相互交往最早、合作历史最长的地区之一。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双方互通有无,商贸交往频繁。“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则把中国与南亚地区连接起来,成为古代中国西南进入南亚地区的便捷通道。近现代历史上,“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也是通过云南把东南亚、南亚地区连接起来,产生过重要的历史影响。
从现实发展情况来看,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背景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实际上就是沿着古丝绸之路的方向拓展的,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已经初具雏形,为新丝绸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将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从经贸合作进展来看,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前提。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应该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水平是最高的,在共建“命运共同体”方面条件也是最为成熟的。十余年来,中国—东盟关系总体保持良好势头,在经济、政治、社会、安全以及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持续推进。其中,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共同体已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采取推进自贸区建设和次区域合作、经济走廊建设、相互投资、扩大与沿线国家产业与贸易合作等具体举措,从而共同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一体化进程,打造一个名符其实的“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方向
“命运共同体”主要内涵包括五个方面,即“讲信修睦(政治上)、合作共赢(经济上)、守望相助(安全上)、心心相印(文化上)、开放包容(对外关系上)”。这一战略构想不仅反映中国的利益诉求,更兼顾沿线国家的关切。这可从三个层面来加以理解:一是致力于打造利益共同体,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实现利益共享均沾,切实给各国人民带来福祉;二是致力于打造责任共同体,中国将在安全领域努力开展国际合作,提升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三是致力于打造情感共同体,中国将秉承“亲诚惠容”理念,加强人文交流,以包容和尊重减少文明的冲突,实现不同文明间的和谐共处。“一带一路”建设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一体化是利益共同体的基本前提。“一带一路”涉及范围极广,初步估算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将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一条国际经济大走廊。它将中国与周边地区连接起来,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将切实带动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各区域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有助于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将各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的发展,也使中国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安全、合作安全。通过建设新丝绸之路构建中国周边的“睦邻友好带”,实现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共同安全、合作安全,既是建设“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对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和新型国际秩序的重要贡献。“睦邻友好带”的基本内涵包括:加强政治沟通和战略互信,尊重各成员国的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模式选择,营造超越传统国际关系模式、文明属性、制度差异、发展差距的新型国家关系,成为共同发展、共同安全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进而将我国西部大周边链接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缘战略板块。
以人文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人文交流与商贸交流并进,是古丝绸之路给予我们的宝贵遗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不同,发展水平各异,未来发展需要发挥多样化优势,走多样化道路,和而不同,因此人员沟通、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至关重要。应将人文交流作为新丝绸之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各国、各领域、各阶层、各宗教信仰的人际交往,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以及旅游、科教、地方合作等友好交往,巩固和扩大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从多边和双边各个层面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均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并形成互动。如在中国—东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第一个层面是在中国—东盟地区合作层面上的整体推进,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多个方面的互联互通;第二个层面是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层面上推进,充分发挥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的优势,在次区域合作中注入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相关内容;第三个层面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双边关系的层面推进,首先推进与我关系密切、基础扎实、互信度高的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突破,形成示范。(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坚持文化先行 建设“一带一路” | 2014-05-06 |
“一带一路”建设是亚洲国家的共同事业 | 2014-05-06 |
中阿关系有了升级版 | 2014-05-06 |
形成全方位 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大手笔 | 2014-05-06 |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如何“走进现实” | 2014-05-06 |
“一带一路”呼唤人员往来便利化 | 2014-05-06 |
为共同发展添砖加瓦 | 2014-05-06 |
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 2014-05-06 |
“一带一路”助孔子学院高飞 | 2014-05-06 |
“一带一路”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 | 2014-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