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要研究把握信息网络时代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这一重要论述,提出了军队政治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网络时代,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勇毅笃行,闯关夺隘,使网络成为政治工作“好声音”的“集散地”、政治工作效果的“倍增器”、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一要过好领导担当关。过好政治工作网络关,首先要过好领导担当这一关。领导干部是推进强军事业的“关键少数”,只有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军队建设各项工作才能强力推进。现在一些单位和部门的网络政治工作开展不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干部不敢担当、不善担当,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谈“网”色变,设法限制甚至禁止官兵用网,甚至认为还是传统的政治工作“保险”。当前,网络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已渗透到官兵的日常工作、训练、生活的方方面面。脱离网络这个背景谈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面对政治工作的网络关,领导干部特别是政治干部要深入学习领悟习主席关于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认识把握信息网络对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弄清自身在网络政工中的职能任务,强化过好网络关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遂行职责使命,争做信息网络时代政治工作的“明白人”“带头人”,使网络成为“阿里巴巴的宝库”而不是“潘多拉的魔盒”。
二要过好思维转换关。“脖子以上”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思维的变革是最深层次的变革。过好政治工作网络关,关键是要过好突破思维定势这一关。网络思维与传统的政治工作思维既有相通的一面,又有相互碰撞冲突的一面。从相通的一面看,都以人为中心,注重以人为本。从冲突的一面看,传统的政治工作思维强调我说你听;网络思维强调平等、开放、互动和独立思考。突破思维定势,不是对传统政治工作思维全盘否定,也不是对网络思维的全盘迎合,而是要辩证把握,各取其长,聚合优势,形成新质的政治工作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要利用网络思维强调开放、平等、互动、合作的特点,在发挥政治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官兵的主体作用,多用网言网语拉近与基层官兵的距离,填补“数字鸿沟”,打破“话语壁垒”,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要积极健全军营各级网络系统,建构多种多样的网上平台,如论坛、微博、留言板或信箱等,引导官兵晒出个人的喜怒哀乐、人生际遇和爱好追求。领导干部要通过网络平台第一时间回应官兵关切,抚慰官兵心灵,通过网络帮助官兵成长成才。
三要过好网络素养关。领导干部特别是政治干部的网络素养,是政治工作过好网络关的能力保证。在网络技术加速发展的潮流面前,提升网络素养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领导干部应当强化“本领恐慌”,夯实素质基础,加长能力短板,切实解决对信息化、网络化不适应、不合拍的问题,使政治干部的能力素质跟上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步伐。一是跟踪学习先进的网络技术。着眼于在政治工作中熟练运用网络,跟进学习政治工作正在用到或即将用到的网络技术,防止技术门槛成为开展网络政治工作的羁绊。二是经常运用政治工作网络平台。将政工网打造成为重要的媒体平台、工作平台和生活平台,打造成为党委门户网站、政工干部之家和广大官兵的心灵之窗,让政治工作与网络平台高度融合,无缝链接。三是大力发展新形态的网络政工。把先进的网络技术运用到政治工作中去,使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政工、数字政工、视觉政工、体验政工生根开花,全面推进政治工作向信息化转型。四是及时开展网络政工培训。依托相关院校或机构,开展网络政治工作技术培训,使网络素养与政治素养同步得到强化。
四要过好制度健全关。健全相应的制度机制,是政治工作过好网络关的有力保障。形成我军网络政治工作统一完备的制度机制,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当前需要建立健全与网络政治工作相关的法规制度或《实施方案》,部署好全局与局部、全程与阶段、目标与路径、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工作,使网络政治工作于法有据,有章可循。要严格按法规制度管控网络,坚决堵住不良信息源头,对于发布有损官兵身心健康信息的人和事,依法问责追责,让网络空间保持天清气朗。(作者系国防大学联合指挥与参谋学院六队学员)
确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理念 | 2010-05-25 |
空缺的不是翻译奖,是对劣质翻译的问责 | 2010-05-25 |
也要对干部搞些生活教育 | 2010-05-25 |
牢牢把握加强党性修养的时代要求 | 2010-05-25 |
青年追梦:既要志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 | 2010-05-25 |
二月河:反腐败契合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心理诉求 | 2010-05-25 |
讲好故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 2010-05-25 |
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 | 2010-05-25 |
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 2010-05-25 |
提升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含金量” | 2010-0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