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0周年。但在日本,官方和民间一般都不提“战败”,只提貌似中性的“终战”“战后”。即将发表的“安倍谈话”,亦被称为“战后70年谈话”。
“战后”一词,涵盖了70年来日本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思潮及历史观等要素。对“战后”的不同理解和诠释,折射出日本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和方向,也是判断今后日本走向的重要线索。
1955年,战败第10年,日本进入新的“战后”阶段:政治上,确立了保守势力自民党和革新势力社会党对峙的“55年体制”;经济上,经济总量恢复到战前繁盛期水平,日本政府在翌年的经济白皮书中欢欣宣布:“终于结束了战后”。
但政治上的“战后”状态却延续至今。一个突出特征是,70年来日本政局始终离不开历史认识和安保体制这两条主线的脆弱平衡。一旦失衡,日本“战后”状态就会摇摇欲坠。
1982年,中曾根康弘上台,高调提出“战后政治总清算”,试图摆脱战后“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状态。中曾根一方面强化日美安保体制,宣称日本是美国在远东“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另一方面于1984年参拜靖国神社,但引起亚洲国家强烈抗议和国际社会警觉,后来不得不放弃参拜,多次流露的修宪企图也胎死腹中。
伴随冷战结束,日本政治“55年体制”瓦解。1995年,社会党出身的村山富市首相发表“村山谈话”,对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进行道歉。这一立场为后来历届日本政府所承袭。但在此前后,日本安保政策调整力度明显加大,包括制定允许派兵海外的《PKO协力法》,修订日美安保防卫合作指针,制定《周边事态法》等。
2001年,小泉纯一郎上台,日本政治右倾化加速,以深化日美军事同盟为主轴的安保政策调整同时加速。尽管小泉在2005年“战后60年谈话”中沿袭了“村山谈话”的历史认识,但他任内6次参拜靖国神社,所作所为与“村山谈话”精神背道而驰,也令国际社会对日本走向产生新的怀疑。
安倍2012年再度执政后,彻底打破日本战后在历史认识和安保政策之间的脆弱平衡,为日本未来定下了危险方向:安保政策方面,以解禁集体自卫权为标志,解除了宪法对自卫队“专守防卫”性质的约束,将日本更紧地绑在了美国战车上;历史认识方面,试图美化侵略历史,重拾战前以皇国史观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安倍把这一整套构想,定位为“摆脱战后体制”。
日本宪法的和平精神、日本国民的和平主义意向、民众通过制度表达和平意愿的政治架构,是战后70年来日本阻止政权“暴走”的三道防线。但如今,不论是“积极和平主义”“和平安保法制”还是历史教育“改革”,本质上都在抽掉日本战后长期积淀的“和平主义”理念。日本历史学研究会批评说,安倍试图抛弃和平宪法,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允许海外派兵,这是在铺设通往新的战争之路。
安倍政府或许希望能在“摆脱战后体制”的基础上重新描绘日本愿景,但是,在错误的历史观和逆时代潮流的安全观引领下“摆脱战后”,非但无助于开创未来,反有可能重返“战前”黑暗时代。日本只有基于对侵略和殖民统治的真诚反省,与邻近国家建立信赖关系,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新华社东京8月13日电
安倍的“历史使命”没那么容易实现 | 2013-08-27 |
对军国主义,国际社会绝不“请便” | 2013-08-27 |
安倍再开历史倒车 | 2013-08-27 |
安倍再开历史倒车 | 2013-08-27 |
坚决阻止日本右翼势力开历史倒车 | 2013-08-27 |
坚决阻止日本右翼势力开历史倒车 | 2013-08-27 |
日本囤积核材料意欲何为 | 2013-08-27 |
警惕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泛滥 | 2013-08-27 |
一周军事看点(0704) | 2013-08-27 |
一周军事看点(0704) | 2013-0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