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8月27日,正在苏丹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国海军152舰艇编队派出小分队,慰问非洲妇女儿童基金会苏丹红海州分会孤儿院的孩子们。
人民视觉
中非民间论坛是中非合作论坛的重要机制性配套活动。不久前,第四届中非民间论坛在义乌召开,来自中国和非洲近30个国家的各界代表,围绕“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开创民间友好新局面”的主题进行了交流。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根在人民,源在交流。本报记者在多次采访非洲时深深感受到中非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民间友好——
从帮助一个村庄、一座孤儿院做起
2014年圣诞节前夕,记者随中国港湾安哥拉洛比托炼厂水工项目部的青年员工代表来到安哥拉本格拉省孤儿院,给孩子们带来了糖果、饼干等食品作为节日礼物。孩子们兴奋地围了过来,用稚嫩的声音喊“中国叔叔”。
孤儿院院长玛丽亚告诉记者,孤儿院共有孤儿约90名,年龄从几个月到19岁不等。由于经费缺乏,孩子们的教育、医疗用品甚缺。玛丽亚非常感谢中国公司这几年来对孤儿院的帮助,“中国公司不仅给我们送来急需的食品和教学用品,这些中国年轻人的爱心也愈加温暖了缺乏关爱的孩子”。中国港湾洛比托炼厂自2011年开始主动对该孤儿院提供帮助,为其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如维修房屋、水泵等,同时还捐赠食品、衣物、学习用品、有线电视等。
在埃塞俄比亚东部城市德雷达瓦市郊,有一座名为迈克·杰布杜的索马里族人村庄。妇女们在道路两旁摆摊兜售商品。萨利姆的摊前挤满了儿童,他们手中拿着塑料玩具相互比划着。“除了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外,小手电、钥匙链也是畅销货”,翻译戴维告诉记者,萨利姆销售的这些商品是清一色的中国货,甚至可以看到标着中文的染发膏。
提起中国,年迈的萨利姆激动不已,用仅会的英文连声说道:“谢谢,中国!”的确,中国人为这个村庄带来了巨大变化。从前,村里人喝不上水,是中国人为他们打了井;村里的孩子没书念,是中国人为他们送来课本和书包……萨利姆所指的中国人正是在村庄不远处修建铁路的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埃塞俄比亚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们。2012年4月起,一条横跨埃塞俄比亚至邻国吉布提出海口的铁路从无到有,这条全长340公里的现代化电气铁路将在不久后贯通。
埃及“非洲社会”秘书长哈贾吉对本报记者表示,过去,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从政治、经济、物资上支持了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近20多年来,中国和非洲开始更加关注双方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我看到很多中国商人、公司在非洲做生意,他们对工人的健康、教育、环境给予了更多重视。”
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第四届中非民间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说,在对方遭遇困难时,中非人民都感同身受、伸出援手。中国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发生后,非洲朋友第一时间向中国人民发出慰问、提供帮助。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率先行动,紧急驰援,及时派出1200多人次医护专家和工作人员赶赴疫区,并提供了多轮援助。
民生合作——
抗击埃博拉、发展农业,中国专家无处不在
2014年初春,中国援塞内加尔医疗队与中国援马里医疗队共同前往塞内加尔南部城市济金绍尔,进行跨国联合大型义诊。济金绍尔的民众闻讯早早便来到中国援建的体育场外,排起长龙等待。中国医生从早晨一直接诊到傍晚,甚至没有时间喝水吃饭。
当医疗队要返回时,一名妇女拉住中国医生的手说,“请你们一定要给我的孩子看病,他跟中国有缘分,他的名字就叫‘中国’”。原来20多年前,中国医疗队在济金绍尔义诊时,这个刚出生的孩子患病,被中国医生救治,为了表示感谢,这名妇女就把孩子改名叫“中国”。
2014年12月5日,位于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中国埃博拉诊疗中心开业接诊第一位病人。一名年轻男子身体虚弱,高烧39.6摄氏度,有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有埃博拉接触史,被高度怀疑感染了埃博拉。
一例,两例……病人接踵而至。中国埃博拉诊疗中心夜以继日运转不停。医疗队队员经常工作至凌晨,回到宿舍倒头便睡,饭也没力气吃。
队员们每天穿梭在病房,为病人查体、输液、清理呕吐物、更换尿不湿。每进一次病房,就是一次煎熬,一次对身体极限的挑战。队员们大量出汗、失水甚至几近休克。由于病区高浓度的含氯消毒液刺鼻呛眼,很多队员哮喘、恶心呕吐,咳嗽甚至咯血。中国的无私援助和医疗队员不顾生命危险的付出,令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由衷赞叹,她说,中国“引领了国际社会援非抗疫行动”。
据统计,从2011年至今,中国红十字会为18个非洲国家提供了价值974万美元的紧急人道援助,向10个非洲国家的红十字会捐赠了价值295万美元的办公设备、机械、医疗设备等,并派出两批急救专家在非洲开展师资培训,在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实施了村社区发展项目。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当地最易受损民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向当地民众传达了中国人民真、实、亲、诚的心意。
同样,中国农业技术人员也以无私奉献精神感动着非洲人民。中国援塞内加尔农业技术组的水稻组在塞北部塞内加尔河流域工作,气候十分炎热,最高气温达47摄氏度。地面树刺密布,走路稍不留神,脚就会被扎得鲜血淋漓。加上当地时常停电停水,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援塞农技组组长郑俊杰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下乡技术指导时,中国专家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常挽起裤腿,下到稻田里手把手指导农民插秧。
目前,中国对非援助的大部分用于民生领域,3000多家在非中资企业为当地直接创造了10万多个就业岗位。中国开展对非合作将进一步向非洲最需要的减贫、农业、卫生、清洁用水、防灾减灾等民生领域倾斜,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让非洲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 2015-03-19 |
共襄“命运共同体”美好未来 | 2015-03-19 |
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 | 2015-03-19 |
“命运共同体”:既为中国谋,更为世界谋 | 2015-03-19 |
“一带一路”的三个共同体建设 | 2015-03-19 |
构建命运共同体 打造繁荣新气象 | 2015-03-19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深刻阐释 | 2015-03-19 |
我们为何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2015-03-19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 | 2015-03-19 |
对“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思考 | 2015-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