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文明对话增添合作活力
//www.workercn.cn2016-03-25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亚洲各国应积极作为,广泛开展文明对话,汲取文明智慧,消弭隔阂分歧,促进民心相通,从而实现持久和平与繁荣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一年后,博鳌再传喜讯——中国将在2017年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人们期待,一次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的文明盛会,将为推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合作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中国同世界的文明交流观,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在新时期不断传承、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以文明多样性为逻辑起点,主张用欣赏、包容的态度看待不同文明,用文明交流互鉴破解国际关系难题,勾勒出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路线图;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讲台强调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系列文明交流互鉴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习近平主席出访之旅,也是中国真诚追求同世界各国开展文明对话、倡导包容互鉴之路。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提出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在印尼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呼吁亚非国家坚持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在俄罗斯乌法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呼吁构建弘扬多元文明的伙伴关系;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提出亚洲各国人民要把“和”、“合”的传统理念付诸彼此相处之道,把修睦合作的薪火世代传承下去;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提出要加强中非两大文明交流互鉴,让中非人民世代友好;在埃及开罗阿盟总部,指出中阿应该开展文明对话,倡导包容互鉴,一起挖掘民族文化传统中积极处世之道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

  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是多元文明的共同体。人类四大古文明,除了埃及之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都在亚洲。此外,在亚洲孕育的希伯来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等都产生过世界性的影响。这里汇聚40多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2000多种语言和近百种宗教,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制度设计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形成了亚洲各国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文明样式。古老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见证了包括中国在内亚洲各文明交往互鉴的历史。

  一位中国著名文化学者曾说:“就像村庄里的百岁老人,有关生命力的种种谈论值得珍视,是他靠自己的生命证实了这些道理。”回望亚洲文明进程中的辉煌、衰败、复兴及奋斗,才能更为深刻感受亚洲文明对话交流、互学互鉴的重要价值。

  今天的亚洲拥有世界67%的人口、1/3的经济总量,是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然而,亚洲各国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安全问题复杂、非传统安全挑战增多等诸多难题。在此背景下,更需要亚洲各国积极作为,广泛开展文明对话,汲取文明智慧,消弭隔阂分歧,促进民心相通,从而实现持久和平与繁荣。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