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强军兴军实践中,习主席以深切历史忧患、强烈使命担当、高度现实清醒,向军队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提出一系列语重心长的“警醒之问”,从信仰信念、事业追求、作风纪律、使命担当等方面,立起了检视党员干部内在品质的标尺度衡,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党员干部应当紧密结合思想工作实际,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能力素质,以实际行动拉直这些“警醒之问”的问号,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出贡献。
“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牢记“信仰之问”,锻造信念如磐、绝对忠诚品质
习主席的这一“警醒之问”,是深入考察历史经验教训的忧患之问,也是坚持政治建军方略的核心之问,更是对党员干部忠诚度的信仰之问。
信仰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灵魂生命。信仰信念坚定,骨头就硬,面对各种考验就能坚如磐石。到渣滓洞看看,铁烙钢鞭、老虎凳血迹斑斑,只要签个字说明退党,就有生路;如果不签字,就要上刑场。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先驱们意志“像金子一般亮,像金子一般坚”,用鲜血和生命熔铸了信仰的丰碑。没有信仰就没有忠诚。苏共在有20万党员时夺取政权,而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亡党亡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曾几何时,一些人甚至个别高级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人民信风水,台上讲党章、台下供佛堂,这样的党员怎么能靠得住?大量事实表明,共产党人的忠诚,是用信仰信念铸就的,没有信仰信念,不仅是“假忠诚”“伪忠诚”,而且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郭伯雄、徐才厚等人就是信仰坍塌,把自己送上了可耻的不归路。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用铁的信仰信念锻造忠诚如铁的品质,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来说,最根本的是要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真学、深学、老老实实学,做到虔诚而执着、执信而深厚;最基本的是用党章党纪党规来约束自己,自觉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带头遵规守矩,坚决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党不让干的绝对不干;最紧要的是敢于同有损党的形象和党的事业的各种错误言行作斗争。当前,面对意识形态领域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对深化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噪音杂音,能不能旗帜鲜明作斗争,这是党性是否纯正的现实检验,也是忠诚与否的现实检验。平时敢于在各种错误言行面前亮剑发声,关键时刻才能挺直腰杆、挺身而出,大风大浪面前才能稳得住、靠得住,确保任何时候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各级指挥员战斗精神怎么样?少数同志主要心思没有放到准备打仗上,如果这些人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能让人托底吗?”
牢记“能力之问”,锤炼横刀制敌、决战决胜本领
军人生来为打仗,能打仗、打胜仗是军人的立身之本、看家本领。不思备战打仗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能打胜仗的部队,是“豆腐渣”部队。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关注最多的是“强军兴军”、“能打胜仗”,“能力之问”敲响的是忘战必危、怠战必败的警钟。
兵者,国之大事;将者,国之辅也。纵览国运强与衰,兵弱将无能乃国之大辱。把近代中国拖入半殖民地深渊的甲午海战前,“蕞尔小国,不堪一击”之声不绝于耳。但战争打响后,大连湾守将赵怀业、旅顺守将龚照屿等贪生怕死,仓皇逃窜;济远舰在危急关头不战而退、率先挂起白旗。大清王朝就是在这样一种乱象之下,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历史的教训多么深刻沉痛。我军各级领导干部的第一身份是指挥员,胜战能力不仅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党性;闻战则喜、战之必胜,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精通谋略、善于指挥,是作为一级指挥员最核心的品质。“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不仅需要决心,更需要能力。对照习主席的“能力之问”,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应扪心自问:“和平积习”自己身上有没有、有多少?充分认清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威胁就在我们身边,坚决摒弃“打不起来、轮不上我”等侥幸心理,常忧安全之患,常思领兵之责,强化随时准备上战场、“打不赢就跳海”的决心精神。有了这种精神、这种忧患,才能有本领恐慌。应扪心自问:自身现在的能力素质、工作状态和敬业精神,能不能领兵打仗、能不能指挥打仗?充分认清能力素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差距,切实从机械化战争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学习、强本领、转作风,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谋战务战、务战强能上,积蓄带兵打仗的底气。应扪心自问:自身带部队管部队建部队是不是以战斗力为标准?充分认清打仗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水分,平时准备欠了多少账、打仗就要吃多少亏,牢固树立建为战、管为战、训为战、一切为战的观念,带头制止各种形式主义、形象工程,杜绝战备训练中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做法,对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工作一抓到底,对制约战斗力建设的矛盾问题勠力破解,真正使战斗力标准成为一切工作的基本遵循,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如果自己不过硬,一天想着个人得失,甚至搞歪门邪道,怎么能让官兵信服呢?”
牢记“作风之问”,砥砺崇严尚实、修身正己品格
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习主席的“作风之问”,点中的是作风建设的关键和要害,是巩固作风建设成果、纯正政治生态,必须常抓不懈的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强力正风肃纪,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作风纪律整顿,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纠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其中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身正为范、以上率下。成绩来之不易,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成果更难。习主席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牢记习主席“作风之问”,把正风肃纪进行到底,必须突出“关键少数”,弘扬“三严三实”,使之真正融入血脉、成为高度自觉。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清“三严三实”是铁不是泥,是为官做人必须遵守的铁规矩,不严不实就要栽跟头;充分认清“三严三实”是做不是说,凡事都要把严实要求挺在前、做在前,而不能放空炮;充分认清“三严三实”是长久之策而不是缓兵之计,要久久为功,决不能停留在一时一事。把严实如铁的品质落实到工作生活中,关键要做到“三个管住”:在管住权力上求严求实,牢记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阳光用权,不擅自滥用、不被人利用、不搞交易使用,做到“身居高位、不忘初心,手握重权、一尘不染”;在管住欲望上求严求实,慎微慎初慎独慎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党性、职责、身份角度审视兴趣爱好、交往交友,不为诱惑多而塞智为昏,不因共产党人也是人而放松自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在管住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上求严求实,深刻认识很多腐败祸患“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摒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陋习,涵养“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的家风。领导干部严实当头,时时拧紧正身修己发条,处处树好践行严实标杆,就能营造青山绿水好环境,就能带出好风气、带出过硬部队。
“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的事情,必须坚决执行,遇到再大的矛盾和问题也要坚决执行。没有矛盾,没有问题,还要领导干什么?”
牢记“职责之问”,强化使命如山、敢于担当追求
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改革强军事业是一项革新图强、赢得未来的新长征,是一场涉深水、啃硬骨头的攻坚战,也是冲破利益藩篱、破除思想坚冰的新革命,需要爬的坡很多,需要过的坎很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很多。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解决,或者拖泥带水,改革强军就有前功尽弃的危险。习主席的这一“职责之问”,是对领导干部的担当之问、品格之问。
封建王朝时期,素有“官当的越大,人做的越小”的“为官之道”。现在,这种歪风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也有所表现,有的官当大了,胆子却小了,创新的勇气锐气消退了;有的官当大了,元气却不足了,“中庸之道”有所滋长;有的官当大了,腿变短了,矛盾问题面前绕道走。所有这些与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是格格不入的。“逆境顺境看襟度,大事难事看担当。”当前,新的体制运行、部队转型发展,面临的矛盾困难很多,肩负的使命责任很重,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考验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担当境界和能力水平,越需要强化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只有矛盾问题面前不回避、不退缩,勇于负责、敢于作为,才能确保把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改革强军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才能确保“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军人的手中,作为改革强军的历史见证者、躬身实践者,切实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必须大力强化三种精神:“不解决问题不撒手”的精神,拿出攻点拔寨的勇气,不解决问题不收兵,以主要问题的解决带动全局突破:“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坚持首任首责、开拓创新,勇蹚改革强军、转型发展新路:“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坚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发扬钉钉子劲头、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作者单位:南部战区陆军)
在贯彻“两个第一”中铸牢强军之魂 | 2014-02-24 |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 | 2014-02-24 |
为“缺钙”者画像 | 2014-02-24 |
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 | 2014-02-24 |
人民军队生命线的时代丰碑 | 2014-02-24 |
紧紧围绕时代主题贯彻落实《决定》 | 2014-02-24 |
再想一想“耿飚之问” | 2014-02-24 |
以整风精神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 | 2014-02-24 |
思想作风党性的集中“补钙”“加油” | 2014-02-24 |
党员干部要在修身立德上下功夫 | 2014-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