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从周边起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卢光盛 黎亚洲
//www.workercn.cn2017-12-18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视促进周边和平、稳定、发展为己任。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从周边先行起步。

  当前,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与风险,全球治理问题亟待解决。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发展中的中国不断探索,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在如何推动国际关系与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提交了中国的答卷。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建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对外思想战略,以及在国际层面上为人类发展制定的宏伟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既需要中国与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也需要循序渐进、由近及远。在中国未来外交布局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从周边起步,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是其中的关键一步。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作为新兴大国,中国参与国际治理的意愿和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引人瞩目的建设性及引领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中国强调正确的义利观,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实现与各国共赢共享而努力。这一方案体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深入对接各国发展战略,继承与弘扬中国数百年来坚持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外交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在全球化和经济区域一体化出现逆潮的今天,中国提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维护、继承并弘扬了《联合国宪章》原则,超越了以往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对世界秩序的解读,摒弃了冷战思维留下的“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思维。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则体现出中华文明“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的处世之道,为当代国际关系发展与国际秩序的重建提供了全新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世界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的国际治理理念,更是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建设性方案。中国崛起及参与全球治理并非传统霸权的复兴,而是以自身的壮大发展造福人类,以双赢、多赢、共赢的方式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与红利。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型区域合作,到加强最基础的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改革提供新的路径,积极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在于各国平等、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倡议秉承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原则,二者在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层面上高度统一,共同强调中国外交所遵循的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本价值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理论与发展目标,“一带一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具体的实践路径与重要桥梁。总体上,“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建设路径与“一带一路”倡议所强调的“五通”内涵形成了对应关系,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具体而言,“政策沟通”为中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及国际安全格局搭建对话协商平台;“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使中国与各方共建经济走廊、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构建利益共同体;“民心相通”为中国与世界上众多国家、民族和宗教开展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设施联通”从硬件基础上辅助中国在政治、经济、文明、生态等多方面全方位外交实践的不断开展,二者相互呼应,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架构。

  “一带一路”是全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成立并启动丝路基金、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积极与沿线国家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在此过程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广泛协商沟通,形成与外部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国的各种尝试与举措都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具体可行、意涵丰富的必由之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应从周边起步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亲仁善邻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对于中国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2013年10月,新中国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在会上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视促进周边和平、稳定、发展为己任。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从周边先行起步”。

  在中国周边地区中,东南亚自古便是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东盟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始终正常稳定发展并不断升级。2013年10月,中国倡议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同时倡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中国与东盟各国五年来共同创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关系不断提升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地处中南半岛,“肩挑两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的枢纽位置,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战略支点。2015年11月,中国和湄公河五国共同创立澜湄合作机制(以下简称“澜湄合作”),于2016年3月举行首次领导人会议,提出打造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这是首个得到了相关国家正式认可、已经进入建设议程的澜湄命运共同体,从成立初期便得到了参与各国的一致认可。相比我国周边的其他区域,澜湄各国与中国有较强的合作需求与较低的系统性风险,在政府引导、多方参与、项目为本的模式下,澜湄合作和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会成为一种更“高阶”的次区域合作。

  澜湄合作体现出高效优质的“澜湄效率”,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奏响了一首美妙的开场曲。创立至今,首次领导人会议确定的早期收获项目已完成大半,各优先领域联合工作组纷纷成立,中国启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和环境合作中心等也已设立。在澜湄次区域开展“一带一路”、周边外交及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先行先试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恰如其分。

  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一步。以澜湄次区域为起点与试点,从我国西南周边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为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增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信心,为我国后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