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推进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
龙钰
//www.workercn.cn2017-12-25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新时代对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观照中国社会历史现实,解读中国实践,构建契合改革发展大势的话语体系,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提高话语实践效果兑现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增强中国话语的感召力、影响力。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传统的中国话语在国际交往中难以充分表达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究其原因,一些论述止步于表面,以经院的方式展示中国话语的实践性,致使某些结论缺乏现实关照,远离时代语境,在狭小的领地自说自话;部分研究者走向片面学术化的道路,以概念消解问题,以逻辑替代经验,在纯粹精神世界中自娱自乐,对公众的现实关切置若罔闻。这必然导致中国话语的现实解释力不足,缺乏吸引力。中国话语如何避免在国际话语交锋中失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实际,把握时代脉搏,构建与我国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其一,高度关注中国实践,以中国实际为研究起点,解读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增强中国话语对现实的涵盖力和说服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其二,直面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总结中国经验,在深入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作出新概括,回答当今世界发展的共性问题,着力挖掘中国经验的价值,增强中国话语的时代内涵和世界意义,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发展难题和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其三,在充分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性的基础上,加强中国话语与其他理论和知识体系的对话与交流,敢于发声亮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力量,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人类优秀文明的吸纳和包容。

  创新话语表达方式。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承载话语的信息已不再是简单的线性传播而转化为网状传播。呈现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渠道开放化、传播形态社会化等特征。网络的开放性、离散性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的广泛共享,打破了单向性、局域式的传播生态格局。网状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生产、发布信息,然后又回流到网络之中,话语表达幻化为数据符号穿梭于网络世界。这种符号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极大调动公众的多维感官,共同作用于认识对象。话语在不断被网民浏览、转载和评论的过程中得以传播扩散,潜移默化影响着网民的思想观念。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依托组织机构开展的话语传播逐渐让位于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社会传播,话语的表达方式正从抽象文字转变为以感性形象为主。从风靡网络社会的微博、微信,到移动智能终端App软件的普及,媒体的交互性和即时性,高度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带来人类社会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意义建构的深刻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受众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原有的单向被动“灌输”的话语表达模式已失去市场。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传播渠道的同时,我们必须学会用国际社会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话语精髓,才能避免失语。应当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牢牢抓住国际议题设置权,勇于阐发自己的论域,提升中国话语的言说能力,开启国际话语的中国时代。应当多采用西方人易于理解的表征语言来诠释中国。不否定个性,不回避感性,在肯定人的合理合法需求的基础上,使中国话语所蕴含的中国价值能引起更多的共鸣。应当多采用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言说方式,综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承载话语信息,力求用最短的时间让受众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收益。

  提高话语实践效果的兑现性。国际强势话语体系的更替是国家综合实力比拼的结果。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格局中,我国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启新的篇章。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深刻变革,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在时空高度压缩与叠加的历史情境中,面临诸多政治经济社会改革难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为对获得公平发展权利、共享发展成果的冀求,这也正是中国话语要表达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图景。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提出解决方案、实现理论突破,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将科学的理论转化为改造现实的强大力量,努力使中国话语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变为现实,让人民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取信于中国人民、立信于国际社会。新时代赋予我们党新的使命,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形成更加廉洁、更加高效、更加阳光的政治生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紧紧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满足人民不同层次、更高水平的需求,让人人拥有机遇,享有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卓著的社会治理成果,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话语改造社会现实的能力。

  (作者:龙钰,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