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劳动铸就中国梦》研讨会发言摘编
//www.workercn.cn2015-05-25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声音创作情真意切

《劳动铸就中国梦》配音 方亮

  在当今信息社会,时代飞速发展,我们要给广大电视观众呈现怎样的声音色彩?一方面,牢牢把握主旋律的声音阵地;另一方面又能抓住时代的脉搏、符合老百姓想听爱听的需要,即接地气的声音。

  假如把《劳动铸就中国梦》中讲述的经典故事比喻为“动态”语言形式,在有声语言灵动鲜活、声情并茂、亲切朴实的带动下,潜移默化地把观众带入意境中,与人物故事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就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广泛的传播力,这样就会深深地打动观众。

  在每一集开篇、故事转换处及结尾的总结议论部分,我把它喻为“静态”语言,文章在这里基本上是直抒胸臆、亮明观点的核心思想,我们在用声的气息的强度、幅度及口腔肌肉的控制以及声波的穿透力和爆发力上,都会有所调整:或者声音大气磅礴铿锵有力抑或掷地有声言之凿凿;在起承转换的节点上,随着声音语气色彩的变化,也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层次鲜明,节奏感强。

  在此片配音过程中,我的声音运用尽量紧贴画面和音乐音响、多维动效等电视政论纪录片的诸多环节和要素,力争达到让声音语气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的“贴近性、丰富性和深刻性”,娓娓道来,浸润观众的心田。

  我们发出的声音代表的是党和国家、人民的声音。我们在使用自己的声音的时候,就不能随性任性,同时我们更要明白声音的个性不能凌驾于共性之上,我们通过喜怒哀乐的声音形式,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对声音价值的最本质的认识。

  当然,任何艺术风格的成熟,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总要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打磨,在时代浪潮搏击中创新品质,逐步走向成熟。

第1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共10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