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关键时刻的历史担当
写在两岸领导人会面前夕
陈键兴
//www.workercn.cn2015-11-05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无疑将是历史性的一刻,将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这更将是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在两岸关系面临方向和道路抉择的关键时刻,两岸领导人勇担重任,实现首次会面,必能有利两岸双方增进互信,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里程碑意义。

  岁月如流,虽百转千回,终要冲破重峦叠嶂,向前奔腾。海峡两岸曾“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从激烈军事冲突,到长期尖锐政治对峙,让几代人长久分隔两岸、青丝成雪,才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末打破隔绝坚冰,开启交流往来之门。其后,两岸关系历经风雨、波折,因“台独”分裂势力的挑衅与破坏,一度濒临危境。所幸,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国共两党领导人作出正确的历史抉择,力促两岸关系转危为安,并在2008年开启了两岸关系60余年未见的“最好时代”。

  如今,两岸领导人将实现首次会面,直接对话沟通,并共进晚餐。回想两岸关系不平凡的过往,人们定然会感慨,双方共同迈出这一步何其不易,更当体悟到这书写历史的一刻,背后是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的丰硕成果,反映的是双方对两岸同胞心愿与时代潮流召唤的顺应。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两岸领导人会面,将踏出两岸高层政治互动往来的关键一步,这充分体现了“历史不能选择,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的精神,反映了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值得两岸各界同胞一道举手点赞,同心嘉许。

  当两岸关系的指针再次走到“关键时刻”,当两条道路的“选择题”再次摆在两岸同胞面前,两岸双方秉持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务实安排,商定合适身份和名义,促成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以期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之窗”,充分体现了两岸中国人高度的政治智慧,更反映了站在全民族的高度,在一个中国框架内通过平等协商解决难题的共同认知。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我们都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出发,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两岸领导人会面即将登场,两岸各界和国际社会高度瞩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是两岸同胞共同选择的,亦使两岸同胞共蒙其利。事实已经证明,这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走向民族复兴、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主流民意希望来之不易的局面不被逆转,取得的丰硕成果不得而复失,两岸关系不要重回动荡不安的老路,更期待沿着光明的前景不断迈进,因此冀盼两岸领导人会面这一重大突破能够起到定锚、稳舵的作用。

  站在时代潮头,不进则退,不稳则乱。我们相信,在两岸同胞的同心期盼之下,在两岸民意的强力支撑之下,两岸领导人将以高瞻远瞩的开阔格局,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指明方向,使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开辟出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空间。这将有利于两岸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管控矛盾分歧,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为两岸同胞谋得更多的利益福祉。

  两岸同胞共同敬仰的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当前,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梦想。面向民族发展的未来,面向两岸关系的前景,我们期待见证两岸领导人握手的一刻,更盼望两岸中国人用共同的能力与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携手开启共享民族尊严和荣耀的新征程。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