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高度重视高校思政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
——来自第九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论坛的声音
白夜昕
//www.workercn.cn2016-09-01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我们在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确实面临着挑战:一是社会体制转型的诸多矛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主体提出的挑战,二是各种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阵地的侵占,三是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环境的挑战。

  由《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中心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九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论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近日在哈尔滨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13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高校思政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清华大学刘书林教授在主题报告中回溯历史指出,我们的话语权经历了一度丢失和逐渐找回的过程。他说,改革开放后大量西方学说和观念涌入我国,我们在引进过程中没有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这些新引进的学科进行分析、研究和批判,造成消化严重不良。后来由于市场经济改革和利益杠杆的驱动,使得社会浮躁情绪增加,集体主义原则受到极大的冲击,尤其是造成在青年人中出现追捧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倾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意识形态工作正能量大幅度增加,话语权逐渐回归。

  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教授认为,当前我们已经牢牢地掌握住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权,这是主流。但我们在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问题,需要我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一是话语体系解释能力不强,致使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二是话语体系转换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从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换不足,致使一些高校存在“声音比较小、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状况;三是话语体系建设创新不力,导致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现象。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庆霞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面临的挑战:一是社会体制转型的诸多矛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主体提出的挑战,二是各种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阵地的侵占,如出现在网络媒体上抹黑领导人和英雄的现象;三是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环境的挑战。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宏伟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转化过程中存在着重话语形式、轻话语内容,过度追求符合学生的“胃口”,不能真正起到引领作用,过于重视大众化,忽视精英化,过于重视新媒体,忽视传统载体的现象。

  高校思政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需要关注的理论问题及遵循的原则

  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宏亮教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思想的讲话文本进行了详细解读,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加强和改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要求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要切实实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二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不当“太平绅士”、不当“好好先生”;三是要积极占领网络主阵地;四是要关注青年,赢得未来。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沈壮海教授重点论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问题。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四个自信”的论述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重要方面。文化自信在指向历史的同时更应当指向现实,文化自信的基点应当立在当下,我们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是为了给民族复兴提供文化支撑的精神力量,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他认为,开展文化自信教育应该坚持“两个统一”和“两个并重”: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和并重,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统一和并重。

  刘书林教授认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要注意:总结历史需要抓住主题、主线、主流,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防止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在中国梦的宣传和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共产主义理想及其对中国梦的指导;在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时,要重视分析和宣传这些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联系;在为中国梦奋斗的过程中要理解和贯彻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将其与爱国主义相结合。

  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阎志坚提出,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要把握方向性。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摆在首要位置,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二是要彰显时代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发出时代强音,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话语体系更有生命力和感召力。三是要体现民族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要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本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进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四是要增强学术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话语体系建设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而不是泛泛的政治口号宣传,也不是简单的“贴标签”,既要有对时代命题的思考,也要有对基本理论的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相互伴随、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学科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意识形态性,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继续加强学科规范意识、加强学科方向和领域的调整、加强学科基本概念和范畴的凝练。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教授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五门课在话语体系建设中各自的重要地位,强调这五门课的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不能将其当成感性的直观来认识,而是要当成生动的实践活动来理解。

  高校思政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具体对策与方法

  与会专家交流最多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中的对策和方法。黄蓉生教授提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着力于以下关键环节:在话语内容上,忠实于教材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完善转换;在话语表达方式上,要说中华民族的话,说中国的话,说贴近大学生的话;在话语主体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透的理解,解决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够的问题;在话语对象上,应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掌握大学生的认知需求,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进行教学,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愿意听、听得进,入耳、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大文教授提出两种做法:一是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共享课,每位老师任选教材某一章的一个核心问题准备自己的共享内容;二是开展“思想理论热点面对面”,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组织老师对问题给出回应,老师也可拿出若干问题供学生选择。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曲建武教授认为,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一是要加强学科的引领,二是要增强人格的力量。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他与学生间的浓浓亲情,再次印证了“亲其师,信其道”这一至理名言,同时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方法上指引了方向。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孟宪生教授提出,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转变成学生信仰的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四个创新,即课程体系创新、组织方式创新、教育方法创新和教师职业素养创新。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朝阳教授指出,有些高校在“纲要”课教学中存在“半本书”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初高中政治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的问题,还涉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个别内容“重复”的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讲解过程中,在遇到“相似问题”时,要做好合理“分工”,完成各门课程所应承担的教学目标。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强副教授认为,在当前话语体系建设中要解决“谁来说”“说什么”和“如何说的问题”。从现实的工作来看,我们应特别强调两个转化,即如何从理论体系转化到教材体系、如何从教材体系转化到教学体系。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邵彦敏教授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有系统而整体的把握:“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要落到实处,关注现实问题、焦点问题,要接地气。(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