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在当代中国伟大实践中创新中国话语
//www.workercn.cn2014-06-09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湖北日报讯 6日至7日,“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光明日报、武汉大学等全国社科理论界的百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进一步植根于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创新中国话语体系这个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从今天起,本版将分期摘登与会领导及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构建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培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当今中国发展提出的重大命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这里,我想就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前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根本遵循。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牢牢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权,在当前尤为迫切、意义重大。在国内外,一些人企图利用话语霸权,否定我们的党史、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现行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充分反映出话语权争夺的本质和斗争的尖锐性。我们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指导,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打造符合学术特点的表达方式、表达语言,将其转化到各学科领域的话语体系之中,构建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二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植根于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然植根于中国实践,发展体现中国实践、中国特色、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梦想的理论框架,构建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话语体系。中国话语来源于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也要诠释好中国实践。中国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话语体系又为总结中国经验提供了强大的学术支撑。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的哲学社会科学,要让中国道路,尤其是中国梦想,作为核心话语,体现到各个学科研究领域,既用中国梦为话语体系赋予深刻的时代内涵,又通过各个学科的概念、范畴为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要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以中国特色学术语言妥善回应世界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根本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构建让本国和世界人民听得懂、能信服,富有亲和力、吸引力、感召力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三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走上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了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最深厚的软实力。话语体系建设要追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流与根脉,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充分彰显民族特色中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要着眼现实需要,梳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赋予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核心价值相一致的科学内涵和表达形式,使之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同时,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也要科学对待西方话语体系,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西方的基本概念、理论、范畴。如对待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概念,应借鉴其有益成分,依据中国的文化基因和现实实践赋予其更加科学的内涵,使之扬弃升华,转化成我们的话语。总之,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为我所用。

  四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好协调会议机制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个单位或某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协调、统筹与配合。中央批准成立协调会议机制,我们要发挥好这一协调会议机制的作用,完善统筹协调功能。我们考虑定期由各成员单位轮流召开研讨会,汇报交流在话语体现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努力办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动态》,加强信息汇集报送的工作,积极发挥协调会议信息交流的作用。同时,还要继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创新话语体系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引导。在新闻出版媒体宣传等领域,也建议完善话语体系相关工作的舆情监督机制,加强对主流媒体(特别是有关网络等新媒体)的沟通协调,实现重大问题的互联互通,使话语体系的展现方式协调一致。

  坚持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的理论学术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提升中国经验,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术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的需要。在此,我再次呼吁学界同仁以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以我们不懈努力的新成果,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回报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杨克勤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巨大成就令中国人民自豪,足以支撑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现在我们正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比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大梦想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既发展好中国实践,又总结好中国经验,既做好中国事情,又讲好中国故事,既发展我们的硬实力,又打造我们的软实力,既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吸收世界文明的先进成果,既善于站在中国准确地看世界,又善于影响世界公正地看中国,实现这个目标,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就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成为了党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项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这次理论研讨会的召开,是一次学术的盛会,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我们相信这次理论研讨会的召开,必将对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国话语体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国家行政学院是培训高中级国家公务员的新型学府,是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政策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决策咨询参考、开展公共行政等理论研究的重要机构。在中宣部领导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今年成立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国家行政学院也是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之一。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在院内指派专员牵头成立了课题组,划拨了专项经费,已经开展了专门研究。这次有关课题组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也一起参加了会议。这是我们向全国各科研机构,各高等学校专家学者学习交流的一个好机会。我们要在中宣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各项活动,做出我们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应有的贡献。

  讲出中国好故事 唱响中国好声音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 李春林

  当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方兴未艾。变革中的中国社会以蓬勃的发展和丰富的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问题域和思想源,开辟了新的学术生长点和创新点。去年由湖北社科界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讨论,就是一场影响广泛,探讨深入的学术理论探索。

  2010年,武汉大学陶德麟教授就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013年3月27日,陶教授在《湖北日报》发表《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一文,由此引发了一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大讨论。在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和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的亲自策划和指导下,2013年4月16日,《光明日报》一版头条刊发《湖北社科界讨论理论自信》,并配发编者按,同时在四版链接陶教授实践观文章,开宗明义地欢迎广大社科工作者“就此开展讨论”。

  在此后的近两个月时间里,讨论得到全国社科界的热烈回应,引起全国各地多个领域社科工作者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记者深入思想理论界专家学者之中,调研不同领域的意见和反馈,并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社科联等单位组织专题研讨会,从不同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此后,《光明日报》连续刊发12篇反响报道,引导讨论走向深入。

  系列报道先后两次获得中宣部领导的批示,批示说:“湖北社科界的讨论很有意义,光明日报连续刊文助推讨论、引导讨论,很必要、很重要。要通过这样的讨论,增强社科界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造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

  系列报道也对人们如何建立理论自信、如何在世界构筑中国的话语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我国在国际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我们在世界的思想文化话语权还没有相应增大,如何使中国理念、中国经验凝聚成具有感召力的时代话语,讲出中国好故事,唱响中国好声音,推动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并对国际话语体系产生影响,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促进人类文明多样和谐发展,已成为摆在广大思想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

  因此,这次在武大召开“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实际上也是上次讨论的深层次延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教育部以及各高校专家学者就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推进中国理论和学术研究话语体系完善和创新、如何用中国话语体系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希望藉此启发更多的理论工作者积极投身到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中来。中国实践和中国话语理应打成一片。中国实践和中国话语打成一片,也一定会让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入新的境界,焕发生机活力,产生巨大效能。

  光明日报是党中央指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创刊65年来,光明日报一直致力于理论学术的宣传报道,相继创办了政治、经济学、史学、党史、世界史、学术、光明讲坛、国学、理论与实践、国家社科基金、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专刊、周刊,并在一版开辟“光明专论”专栏,刊登重要理论文章。光明日报既是理论学术研究的忠实记录者,也是理论学术研究的积极推动者,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和学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也与广大理论工作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出了新的使命,提供了新的机遇。

  光明日报社将在更高的起点上,与广大理论工作者精诚合作,为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推动中国实践的理论总结与中国话语的体系创新而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理论支撑。

  肩负神圣使命 加强协同创新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韩进

  仲夏之际,珞珈景美,我们高兴地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大名校、科研机构和重要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大家汇聚于此,共同探讨“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这一重大问题,堪称全国理论界的一桩盛事。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如今,立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构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正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热点话题。

  去年3月,我校著名哲学家陶德麟教授发表了题为《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文章,引发全国社科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大讨论,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在湖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光明日报社和武汉大学共同发起主办,邀请全国社科理论界知名专家学者集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研讨,围绕“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这个主题,深入探讨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这不仅是社科理论界建立理论自信的需要,也是建立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需要,更是激发中国人民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的需要。

  建构立足中国实践的中国话语体系,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一代甚至是几代理论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协同创新。武汉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着优良的学术传统和历史底蕴,我们愿与各兄弟单位和科研院所携手共进,为推进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也真诚地希望本次理论研讨会能够在与会专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结出丰硕的理论成果,将中国话语体系的讨论和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