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舍不得读完的书》 聂震宁著 商务印书馆
中国历来崇尚阅读、长于阅读、善于阅读,可是近年来,整个社会的阅读风气堪忧。聂震宁在《舍不得读完的书》中,对于阅读之于国家、民族、个人的意义,进行了深度的梳理与思考。
聂震宁曾先后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等职务。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分别扮演过写书人、出书人、荐书人三种角色。长期与书打交道,使他对阅读的价值、出版的意义有着长期的观察和独特的体悟。
按理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对于全民族文化精神品位的提升是一件好事情。可是有人认为,阅读是私事,根本犯不着倡导全民阅读。聂震宁在书中的《阅读的好时代与坏时代》《阅读的动力》等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人的阅读总归需要内在和外在的动力来推动。古往今来,劝读都是至善之事。古人云“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当全社会都说读书好、读书乐之时,大众就会对阅读形成集体意识、广场效应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反对全民阅读的人,其实是担心这项活动成为政府部门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也怕发展为流于表面的“阅读运动”。在聂震宁看来,全民阅读活动作为有组织的社会性活动,主办单位不免会有一些计划安排,但也只是提倡和感召之类,绝无强制之意。说白了,全民阅读活动只要对人们的阅读起到好的推动作用而非“推下海”的作用,就算达到目的。同时他也认为:目前全社会崇尚学习、重视知识且佳作迭出,这显然是阅读的好时代;可社会上也有人忙于炫富、奢靡之风不止、应试教育遍地、消遣娱乐横行、人们没有耐心读完一本书,也是阅读的坏时代。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阅读,一般强调苦读,并以苦读之故事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如韦编三绝、孙敬悬梁、苏秦刺股、匡衡凿壁、车胤囊萤、刘绮燃荻、李密挂角、孙康映雪、宋濂借书、十年寒窗……苦读作为获取学问的方法,当然必不可少,现如今在书香社会建设中,若倡导乐读、爱读,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书中《苦读、乐读与爱读》一文认为,人们只有在阅读中能找到各种快乐,阅读才会有持续的动力。中国古代,有关乐读的主张并不多见。而爱读,正是倡导全民阅读的关键之举。
当前,全民健身运动风生水起,尤其是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各地的一道风景。但是,若有阅读能力的老人不读书,就有点遗憾。聂震宁在《竹间老人不读书》一文中言,老人读不读书,本来不应说三道四,但是老人对于社会、家庭来讲,有着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若老人经常读书看报,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孙后辈,对于良好家风、民风的形成,有着现实的引领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口超过四亿大关,若老人们带头阅读,对于书香社会建设而言,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聂震宁对于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也深表担忧,按说大学应该是满园书卷气,可是大学生成天都在应付各种考试,对于经典著作的阅读,没有太多的热情。文科生即便是写学术论文,也懒得到图书馆查阅报刊图书资料,“网络一检索、胜读十年书”的现象很是普遍。而大学生长期通过移动网络“碎片化”的浅层性、娱乐性阅读,则会使他们的性情变得浮躁,这对于整个民族文化气质之提升形成挑战。
不少人懂得阅读的重要性,可是也经常感慨时间不够用。聂震宁在《读书的时间》一文中指出,读书的时间是在点点滴滴中挤出来的,要学会利用零散的时间。“有没有时间读书,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爱好读书。”确实,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时间。而阅读的兴趣,如同唱歌、画画、踢球,也是可以培养的,没有人天生爱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书,在读书方法上不妨将泛读和精读互相结合,尤其是经典之书,不仅要多读、熟读,还要读透。
《舍不得读完的书》之书名,来自本书中一篇同名随笔。书中写道:“只有当我们感觉到一本书很好、很厚重、很优美、很丰富、很耐读,有着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觉,才会认为这是舍不得读完的书,这时的阅读才会放慢速度、体会、咀嚼、思索、把玩以至于一咏三叹、流连忘返。”在我看来,舍不得读完的书,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是急用现学、立竿见影、一考定终身的书,也不会是发财致富的秘籍,更不会是所谓的成功励志读本。舍不得读完的书,必定是个人挚爱之书,人书情未了之书,精神气质契合之书。如果我们的阅读少一些实用功利,多一些怡然自得,如此下去自然便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推进全民阅读献“五策” | 2013-07-30 |
全民阅读是社会建设的基石(上) | 2013-07-30 |
不是为了什么而读书 | 2013-07-30 |
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 2013-07-30 |
促进全民阅读不能只靠法条 | 2013-07-30 |
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成就全民阅读 | 2013-07-30 |
书香代表城市的朝气 | 2013-07-30 |
何不参加读书会 | 2013-07-30 |
最是书香能致远 | 2013-07-30 |
邬书林: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读书氛围 | 2013-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