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市场化,压低劳动成本
企业为维持低成本运行,在挤压职工工资收入、提高劳动强度、降低福利待遇等方面‘动脑筋’。
“公交公司承担着部分公益性任务,但是却在走市场化路线,当公益性和市场化撞车后,问题就出现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公交企业管理人员称,由于公交行业的公益性,公交票价为政府指定价格,价格相对较低,目前福州城区基本实行一元票制,同时还有现役军人、伤残军人、盲人、70岁以上老人等免费群体,0.25元的学生票、0.5元的成人票、0.9元的成人9折票,虽有补贴,但与实际成本差距较大。
“燃料成本、人工成本、购车成本、维修成本等运营成本完全市场化,成本节节攀升,直接影响企业利润。”该负责人说,公交企业不能按市场规律随行就市,盈利空间受到限制,使公交行业的公益性要求与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理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目前各家公交公司运营成本与收入严重倒挂。“企业为了维持低成本运行,获得利润,便在挤压职工工资收入、提高劳动强度、降低福利待遇等方面‘动脑筋’,把劳动力成本压低,用转嫁的方法‘消化’增加的成本。”
据调查,目前福州市公交事业享受到的政策性补贴主要有:空调补贴、油价补贴、驾驶员增资补助、招投标线路补贴、优待证乘车补贴等。据了解,现有政策性补贴远远不能弥补公交运营公司亏损。如某运营公司 2010年亏损1700多万元,2011亏损500多万元,2012年亏损500多万元。政府对公交事业的投入不能满足其公益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了公交驾驶员收入的增加。
公益性,亟须政府“买单”
只有政府加大对公交事业的投入,驾驶员收入不断增加,“有车无人开”的窘境才能得到解决。
福州市总工会调查课题组提出,公交是公益事业,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代表城市的形象。公交驾驶员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素质、形象都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切实提高一线公交驾驶员收入水平,在保障驾驶员权益的同时,通过增加工资吸引驾驶员,确保公交驾驶员能够有保障地开车、有充足的时间休息、有充分的精力为广大乘客服务,对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公交事业而言,市场化有助于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而公交车驾驶员收入低、压力大,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等问题,正是市场化的副作用。公交业内人士表示,公交企业理应回归公益,走财政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这条路。政府可以根据公交企业实际,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将为乘客提供安全优质服务、保障公交驾驶员合法权益等指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保证安全。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公交事业的投入。公交的公益性要求政府必须为其公益性“买单”。只有持续加大政府对公交事业的投入,驾驶员收入不断增加才有可能,“有车无人开”的窘境才能得到解决,不断发生的各种由驾驶员超时劳动造成的悲剧才能得到缓解。同时,政府要加大公交首末站点和夜间停车场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完善设施设备,给驾驶员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休息场所。
此外,公交企业应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不能因压缩成本而挤压驾驶员收入和福利待遇。在保证驾驶员工资待遇的同时,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提高驾驶员工作积极性。比如设立技术创新基金和优质服务奖励,对凡作出重大科技成果、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等项目和广受市民好评的公交驾驶员予以奖励,提高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