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独大变成多业并举,伐木人变成护林人、旅游人。随着林区旅游产业的风生水起,林场职工放下手中的斧子和油锯,投身旅游服务业,捧起了旅游“金饭碗”。
思路决定出路。过去,每当人们一提起双鸭山林业局的贮木场,人们都头痛,离市区远,运距长,成本高。随着林业局的采伐量逐年减少,这个贮木场就一直闲置多年,有两条铁路专用线一直在“睡大觉”,还要派人看守。2009年,以局长冯德刚、党委书记柳长华等新一届班子组成后。把贮木场看成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利用原贮木场的铁路专用线和宽阔的场地优势,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经过大力招商引资,与大连天兴集团合作,引进了资金4个亿,建设成了现代化的工业园区,进行粮食仓储,一举把盘活了贮木场经济。过去的负资产也变为了正资产。经过几年的建设,截止到2014年底粮食仓储烘干能力达到了100万吨。目前已经成为了我省粮食仓储民营企业中最大的一家。不但解决周围市县农民卖粮难的问题,而且直接带动周边地区2个亿的产值。秋忙时,解决农民就业1000多个岗位。
冯德刚对记者说,现在通过与天兴合作,被大家形象地喻为贮木场铁路经济,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但盘活了国有资产,而且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拉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这就是大森工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了森工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一盘棋。我们的苗木产业又是一项朝阳产业,堪称绿色银行。依靠国家天保工程,苗木产业实现了国家得林子、企业得效益、百姓得实惠,由过去的生产职能变为现在的生产、管理、经营三项职能并存。进一步实现了森林抚育工程化、更新造林商品化、苗木培育市场化。特别是营林产业化,得到了森工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1000亩的苗木基地全部实现了商品化。
近5年来,双鸭山林业局在教育、医疗投入上不断加大,仅2013年以来就投入了4000多万元。经济发展了,住房宽敞了、生活的环境变美了,职工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双鸭山林业局依托产业发展诠释了大森工的内涵,也回答了转型才是大森工、新森工发展必由之路。现如今,在经济全面转型中,一个大森工、新森工的全新经营理念在双鸭山林业局得到了很好的认证。五年的经营转轨,结出累累硕果,六大大支柱产业已具规模。实现林区、地方百姓就业582人,人均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4000元。2010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全国森林抚育百万亩企业;2011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知名企业;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以及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平安林业局”等荣誉称号。
双鸭山林业局依靠优良的资源优势,濒临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天然的寒地黑土,为双鸭山林区插上了森林绿色生态经济腾飞的羽翼。不卖木头卖风景、不卖木头卖苗木、不卖木头卖“铁路”——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由此,一个新森工发展中的新蓝图已经全面铺开。(艾晶珊/本报记者/ 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