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重庆市南岸区总工会创新“三个机制”让街镇工会活起来
一街一镇一品牌 一村一区一特色
中工网讯(记者李国 黄仕强)如何让街镇工会有效地发挥出作用,一直是基层工会工作中的难题。重庆市南岸区总工会通过创新“三个机制”,探索破解难题,让街镇工会组织生机勃勃。
“法宝就是创新工会干部选配机制、创新工作任务推进机制、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充分激发出街镇工会的活力。”南岸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春燕说。“选好配强工会主席是基层工会能否活起来的关键。”区总工会积极与区委组织部沟通协调,从各街镇现有编制内的公务员中选配符合干部任用条件、热心工会工作、有培养潜力的干部,作为街镇兼职工会副主席,享受中层干部(正科)待遇。对人员相对富余的街镇,从现有公务员中选配专职工会干部;对人员紧缺的街镇,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从大学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中考选10名工会社会工作者。目前有15名热爱工会工作、基层经验丰富的街镇工会主席,进入各街镇党委班子。
“搭建工会干部成长平台尤为重要。”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罗志伟说,区总工会坚持按需培训,让每位工会干部逐步成长为“多面手”,还把优秀的工会干部推荐到区委人才库,积极争取选拔任用。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南岸区总工会通过创新任务推进机制,建立起街镇、村居、企业“小三级”工会网络,形成了组织建设、困难帮扶、就业指导、权益维护、综合服务“五位一体”的街镇工会工作体系,直接为基层企事业单位和一线职工服务。
该区总工会按照“一街一镇一品牌、一村一区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打造街镇工会工作品牌。长生桥镇将工会帮扶纳入镇“大帮扶”体系,每年投入400万元用于职工医疗二次报销。龙门浩街道、海棠溪街道充分利用南滨路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餐饮文明引导、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创建了全市首个职工建功立业示范街,提升了“万里长江第一路”的品质和影响。迎龙镇打造出一支“北斗农民工管乐队”,去年走上国家交响乐舞台演出。
南岸区总工会根据工会工作量大小,分别给予各街镇5万至8万元的基本工作经费补助,给予每个工会社会工作者每年3.6万元的工作经费保障,并对各街镇开展的特色创新工会工作采取“费随事转”形式,每项给予2万至5万元不等的补助。同时,把工会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与工会经费返还挂钩,按比例向各街镇返还工会,每年用于基层工会的工作经费达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