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经是藏传佛教藉以明晰教义,切磋法理的必修课。做为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在大多数教学系统较为完善的寺庙里都能见到辩经的场面,“辩经”在藏语中称为“村尼作巴”,意为“法相”,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多在寺院内空旷之地、树阴下进行。辩经最早源于赤松德赞时期大乘和尚和噶玛拉锡拉的公开辩论,这种古老的学习方法在藏传佛教里影响深远。
辩经者由较优秀僧人担任,其方式各寺不同,主要可分为对辩和立宗辩两种形式。对辩,藏语称“作朗”。辩者二人,其中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且不许反问;告一段落后再反过来,直至一人无法问出。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
辩经者由较优秀僧人担任,其方式各寺不同,主要可分为对辩和立宗辩两种形式。对辩,藏语称“作朗”。辩者二人,其中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且不许反问;告一段落后再反过来,直至一人无法问出。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
立宗辩,藏语称“当贾狭”。辩者无人数限制,立宗人自立一说,待人辩驳,多坐于地上,只可回答不可反问;问难者称“达赛当堪”,即“试问真意者”,不断提出问题,有时一人提问,有时数人提问,被提问者无反问机会。立宗辩过程中问难者可高声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动念珠、拉袍撩衣、来回踱步,也可用手抚拍对方身体等做各种奚落对方的动作。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
寺院讲经的老师无一不是辩经高手,年轻的僧人要学习大量的佛经教义后方能成为辩经僧人。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
图为格尔底寺辩经的僧人。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
图为格尔底寺辩经的僧人。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
编辑:中工网